專欄 下頁
危疾知多啲
大家也知道,中風不只可以致命,更是常見引致傷殘的疾病,雖然中風可以突然而來,但卻不等於此症完全無法預防。一來可以提防相關的風險因素,二則可以透過適當的檢查,尤其是高危人士,及早發現潛伏的危險因子,採取...
危疾知多啲
腎癌為不少中年人士的危機,屬「隱形殺手」之一。每年新症數字不斷上升,肥胖、吸煙、高血壓等都屬高危因素。雖然最有效的方法為做整邊腎臟切除手術,但復發風險卻無法預計,以往若病人一旦復發,基本上只能紓緩病況...
危疾知多啲
網上或坊間流傳很多不知真假的資訊,最近便收到朋友傳來的信息,指中風時應要求救護車,或直接召喚聖約翰救傷隊的急救服務,以便送到指定醫院急症室接受所需的溶血針治療。 【4大警號判斷中風先兆 嚴重可致永久傷...
危疾知多啲
提防子宮頸癌就聽得多,近年其實有種女性癌症有年輕化趨勢,更成為本港女性常見癌症的第4位──子宮內膜癌。經期未到就出血,即使只是少量,也有機會是此症徵兆。 雖然50歲以上的病例較多,發病年齡中位數為55...
危疾知多啲
藝員曾偉權早前因肺癌病逝,肺癌為香港第二常見的癌症,更是頭號殺手,不煙不酒的人亦有機會因基因突變而患病。雖然愈來愈多新藥面世,但藥費高昂,不少病人無法負擔,無法選用最適切的治療方案。 癌症資訊網於去年...
危疾知多啲
胰臟癌有「癌王」之稱,前TVB綜藝節目監製錢國偉及蘋果教主喬布斯都是因胰臟癌離世。根據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2018與2017年相比,本港胰臟癌新症個案增加11.6%至855宗。再進一步比較...
危疾知多啲
子宮頸癌、子宮癌、乳腺癌、甲狀腺癌都是較常見於中年女性。到底癌症能否及早發現?治療癌症,是否必經化療這個過程?不幸患上癌症,除了身醫要接受治療外,又應抱什麼心態去面對? 當了十多年旅遊記者的周圓圓,今...
危疾知多啲
要治療癌症,較多人聯想到的是化療及標靶藥。大多數癌症病人對化療總有抗拒,主要原因是擔心化療有副作用,常聽說化療會同時殺死好細胞及壞細胞,故此,認為還是不做化療為妙。 【現有危疾保單不保已患疾病 能有方...
莫樹錦
危疾知多啲
本港2018年各類癌症新增個案數目中,以3種女性常見癌症升幅最多,包括乳癌、子宮體癌以及甲狀腺癌,升幅分別為5.8%、8.3%以及17.3%。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謝耀昌料港人患甲狀腺癌人數增加,與早年核...
危疾知多啲
乳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乳癌是香港10大癌症之一,以往乳癌確診年齡以60歲以上為主,近年20、30歲的病人亦有出現。縱使乳癌個案數量上升,但治療乳癌方法漸成熟,相應的乳癌治療藥物亦增多,不少乳癌患者治療...
危疾知多啲
有TVB綜藝節目「金牌監製」之稱的錢國偉,今年5月傳出患上胰臟癌,近日病情惡化入院,延至今日下午逝世,終年58歲。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在2018年香港十大致命癌症中,胰臟癌以71...
危疾知多啲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首度公布癌症存活率數據,收集2010至2017年確診女性乳癌及腸癌個案期數等資料,並分析至2019年底的存活統計數據。數據顯示,乳癌及大腸癌患者5年存活率分別為83.2%及50.3...
危疾知多啲
本港市民患癌情況趨增,2018年破紀錄再多逾3.4萬港人確診患癌創新高,按年增2.9%,平均每日就有93人確診,大腸癌仍為本港癌症之首,錄得5,634宗新症。 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近日發布最新癌...
危疾知多啲
大腸癌是本港第2最常見的致命癌症,每6名癌症死者中便有1人是患上大腸癌,及早檢驗有助識別大腸癌患者。衞生署自今年1月1日起,將大腸癌篩查計劃的覆蓋範圍將進一步擴展至50至75歲的香港居民。有何要注意?...
危疾知多啲
現有醫療體系在新冠肺炎危機中暴露出的缺陷,以及與生活方式改變相關的慢性病的增加和全球人口老化,都將影響醫療領域的未來前景。瑞士寶盛私人銀行對數字醫療、基因組學和延年益壽方面的最新發展進行了詳細的研究。...
瑞士寶盛私人銀行
危疾知多啲
第三波疫情席捲全港,病逝者全屬60歲以上。中大醫學院分析,疫情開始以來60歲以上群組死亡率高達6.27%,較年輕群組高逾百倍。外國數據顯示,有認知障礙或曾中風患者,死亡率亦高2倍。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
危疾知多啲
本港疫情惡化,防疫措施再加辣,相信市民要更多時間留在家中。居家抗疫,活動少,難免會增肥,守護健康還須從運動及飲食着手。 【延伸閱讀】 在家抗疫易發福 肥胖或增新冠肺炎死亡率 居家抗疫最大後遺症是容易發...
危疾知多啲
新型冠狀病毒引發新型肺炎疫情持續,本港新冠肺炎確診數字連近增加。除了政府會為高風險群組安排免費新冠病毒檢測,市民亦可向私家醫生要求作核酸測試,自行採集病毒樣本,再將樣本放到政府指定的收集點,由政府免費...
危疾知多啲
根據美國材料和試驗協會(ASTM International)的標準,在口罩推出市面前,需通過不同的過濾率測試,以及清楚列明在包裝上。所以市民若在購買口罩時,不難發現包裝上有標示BFE、PFE、VFE...
危疾知多啲
台灣藝人高以翔拍攝內地節目時突然暈倒,送院後證實不治,其後確診心源性猝死。到底心源性猝死的成因是甚麼?哪些是高危族群?常做運動能否降低病發機率?出事時應如何處理?由心臟科醫生逐一解答疑難。 【延伸閱讀...
危疾知多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