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從心學理財

世界上有不同機構持續就每個城市的生活或工作壓力指數進行多方位調查,香港在這方面當然經常「名列前茅」。不少發達城市都逃不過壓力指數偏高的命途,想來有得必有失,因為一個城市的繁榮,大都是靠市民努力打拼修來...

王君偉

從心學理財

13:30 2023/09/08
【財富自由】Are you on FIRE?財務獨立不代表可提早退休

學年完結,莘莘學子最期待的暑假終於來臨。玩樂之餘,不少學生、尤其是畢業生會選擇進行暑期工作,開展人生首次職場體驗。然而,獲得人生「第一份」暑期工收入的同時,或許也會衍生很多很多的第一次,這些第一次,你...

鄭子聰

從心學理財

08:00 2023/08/11
第一份暑期工所賺收入 怎用才是最好?三個步驟學懂處理第一桶金

大家是否知道,為什麼貸款公司都喜歡標榜借錢人士毋需露面,甚至還刻意強調我們可以一個人去借錢呢?想獨自借錢的原因一般負債者如決定獨自借錢,離不開兩大原因:(一)擔心面子受損。未知你會否認同財力是一個人的...

葉玉瑩

從心學理財

13:34 2023/07/27
當財務出現問題 我們應該獨自承擔嗎?

「破產」、「失去友誼」、「一生負債」、「父母代還」、「被怪責」、「做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被人白眼」、「被騷擾、跟蹤」⋯⋯上述負面字眼,全屬形容人們負債後可能會出現的狀態和生活實況。如果正閱讀這篇...

林燦榮

從心學理財

13:54 2023/06/09
你想做個「負責」的人,還是「負債」的人?學會理財 拒絕債務危機

「借定唔借?還得到先好借!」這句口號在香港深入民心,這一刻的你,身上又有任何「貸款」嗎? 借貸是一把雙刃劍,在利率較低的年代,借貸成了人們購買資產、創業和進修等方面的好幫手,然而,當我們缺乏理財觀念、...

張子恒

從心學理財

13:57 2023/05/12
「借定唔借?」不如先問自己,爲何而借!免墮借貸陷阱

說起「投資」一詞,你會聯想到什麼? 股票、房地產、債券、黃金······這些都是不同的投資產品,這些產品五花百門、琳琅滿目,筆者亦未能盡錄。有人會說,投資能讓我們累積財富、產生被動收入,早日達到「FI...

施海霆

從心學理財

17:56 2023/04/14
你係投資定投機?態度決定高度 明智決策須認清投資目的風格

最近,《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了一份關於「滿足感與金錢關係」的研究,引來了不少討論聲音,全因研究內容肯定了金錢對快樂帶來的正面影響,在人類追求快樂的範疇上可謂新的啟發。 研究共請來33,391位18...

劉倩燕

從心學理財

13:30 2023/03/31
「有錢就唔使愁」?家庭理財有共識才能愈快樂

給各位讀者少許時間思考兩個具爭議的問題: 一、你認為減肥成功與否,取決於先天體質還是後天努力? 二、你認為擁有財富要「父幹」還是「苦幹」? 的確,這兩條問題的討論空間很大,甚至可以成為有趣的研究項目。...

姚紹樑

從心學理財

20:00 2023/02/10
財富要「父幹」還是「苦幹」?七天儲蓄挑戰帶來的反思

移民,自2019年起已經成為香港人的熱門話題,雖然沒有實際數字記錄移居外地的人數,但根據入境處的顯示,香港2019年底開始淨遷移數字一直出現負增長,而常住居民人數亦由2021年開始急跌,所以移民才成了...

王君偉

從心學理財

10:00 2023/01/13
移民前的心理準備及起動資金 一家四口要預留幾多應急錢?

上回提要,話說地球生病,不知何年何日才能痊癒。事隔一年,似乎傳來好消息,世界各地雖然仍處於「兵荒馬亂」狀況,但生活已逐漸回復日常,多國從這兩個月起亦恢復旅客出入境限制,也即是說:「喂,大家可以去旅行啦...

林燦榮

從心學理財

13:16 2022/12/12
各地通關外遊氣氛熾熱 勿帶太多信用卡 製造財務陷阱

過去一個月要數最觸動香港人神經的新聞,當然是日本終於開放自由行!各路港人終於可以「回鄉」!有調查顯示港人外遊人均消費為 $10,000以上的人數比疫情前大增四成,感覺大家要將過去兩年沒有用在旅遊上的錢...

認可理財社工 王君偉

從心學理財

13:51 2022/11/11
疫後消費諗真啲!從澳洲理財教育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