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理財】還有5年便退休?5大部署保晚年安心

個人增值 21:45 2023/11/18

分享:

分享:

【退休理財】還有5年便退休,應該點部署才安心?必做5大補救措施!

還有五年便到法定退休年紀,應該如何部署?退休看似是個遙遠目標,但人生匆匆幾十年,眨眼便過。當你距離退休只剩下幾年,財務決策就變得更加重要。一旦步入最後五年之「窗口期」,就是審查你的退休計劃、以確保走上正軌的好時機。

退休計畫成與敗 投資時機最關鍵

「時間就是金錢」,當打工仔尚年輕處於「拼搏期」,在退休投資方面享有時間優勢。善用時間讓自己的財富藉着複息效應不斷滾存增值,如雪球般愈滾愈大,隨着時間推移,便能達至財富增值的效果。再者,隨着儲蓄和投資年期愈長,累積經驗愈豐富,能夠作出更明智部署,資金成長的機會便愈多。

要是年紀大了,才開始為退休儲蓄,代表要從後追趕。如果你已臨近退休前最後五年,較遲起步可能會令你處於嚴重劣勢。理財策劃資訊網站SmartAsset指出以下兩大劣勢

1. 你從複息增長中受益的時間更少。在美國等地,即使在50歲對某些退休金帳戶的年度繳款達到最高限額,也可能不足以彌補在市場上損失的時間。但香港設有強積金(MPF)制度,僱員及僱主雙方須分別向帳戶作出月薪5%的供款。雖然正常情況下到了65歲方可提取,但從複息增長的角度看,則較能收「細水長流」之效。打工仔要考慮是應否趁年青,及早部署較進取的策略

2. 隨着年紀漸長,你可能會開始將更多資產轉向更安全、風險較低的投資策略。轉向更保守的投資(例如債券)可以降低退休前出現鉅額虧損的風險,這樣做卻也可能會錯失更高的回報。如果你較遲開始儲蓄和供款,你的投資組合便可能被迫「保本為上」

相關文章:人活到54歲理財最精明 盤點20、30、40歲時容易犯下的財務錯誤

為何退休前最後五年至關重要?

退休前的最後五年,本質上是考驗你至今的投資準備及計劃,需要回答一個關鍵問題:我能負擔得起退休生活嗎?答案是肯定還是否定,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如何提早規劃。SmartAsset表示,影響退休準備的最重要因素包括:

  • 你在職場退休計畫中之個人退休帳戶(如MPF帳戶、其他類型的公積金帳戶)已供款金額
  • 除按揭貸款外,你所欠的債務金額
  • 按照你喜歡的生活方式,而作出的退休生活費預算
  • 根據你的退休年齡,退休儲蓄需要消磨的年期

如果你的退休規劃進展很好,那麼你在退休前的最後五年可能不需要做太多調整。如果你的計劃存在漏洞,或者你還沒有開始實踐計劃,那你可能需要做更多工作,來為退休做好準備。

距離退休五年 必做五大事項

是時候了解你應該做何事,來衡量退休準備是否充足。綜合SmartAsset見解及香港退休制度,以下是需要解決的五大最重要事項,以助你舒適按時退休:

  • 1. 檢查退休儲蓄金額

了解你目前的退休儲蓄金額,以及在未來五年內還需要儲蓄多少,才能實現你的目標。透過一些退休儲蓄計算機,可以協助你了解距離目標有幾遠。你可以憑着計算結果,來制定財務計劃的後續步驟。

長久以來,4%是退休人士的一個魔術數字(magic number),若果退休人士想安全地每年從退休儲蓄中提取4%,作為退休開支,那麼他的投資組合只要有4%的年回報,儲蓄便能用之不竭。晨星(Morningstar)近日發表的研究顯示,隨着債息高企,退休人士可以「加人工」,安全提款率在今年達到4%。

相關文章:退休要用幾多錢?晨星︰債息高企令退休人士「加薪」 研究揭示最完美股債比例

  • 2. 了解退休後的收入來源

了解你真正退休後可以依靠的收入來源,這個步驟與以上檢查退休儲蓄金額息息相關。因為如果退休後仍能開拓主動收入、或創建穩健的退休收息投資組合,以維持被動收入,便得以在生活上有所幫補,減輕你對退休儲蓄的依賴

這些已知或潛在收入來源包括:MPF帳戶、出租房地產物業獲得的租金收入、兼職、繼承遺產、持有債券、投資收息股及投資年金等等。

強積金的確能為建立最基本的保障,但若要退休後仍可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有如自製長糧的「延期年金」、「終身年金」等是可以考慮的選擇。類似的年金產品有定期派息計劃,可以保證於退休後仍「月月有糧出」,即使活至100歲甚至更長壽,年金仍帶來穩定回報,或有效對沖長壽可能帶來「坐食山崩」的財務風險。

若擔心財政緊絀,亦可考慮為自住物業做逆按揭,又名「安老按揭」,原理是將你的物業作為抵押品取得貸款,便可以每月收到一筆收入,既維持穩定的現金流,同時又可以繼續住在現有的物業中。

  • 3. 評估退休生活支出

即使已保證了一定的退休收入,若沒有妥善管理退休後的生活支出,亦難以安心。如果你距離退休尚有五年,是時候開始考慮你想過上怎樣的生活,以及根據你的儲蓄和潛在收入,能否負擔得起

典型的退休生活費用支出包括:住房、交通、起居飲食和醫療保健。但你的預算也可能擴及旅遊、娛樂或你一直想嘗試的新興趣。建立模擬預算,然後把得出的數額與你預期中的月入進行比較,有助了解現實和和理想之間的差距。

你還可以更進一步,嘗試在退休前的最後五年中,僅靠退休預算生活。這可以幫助評估預算的現實程度。如果你預計退休後的支出會比現在少,那麼對預算進行一次測試,或有助每月節省額外金錢。

此外,退休人士最好杜絕負債,建議使用退休金,清還所有借貸餘款,方能更妥善部署退休後的開支和收入。

相關文章:專家︰4%提款率太死板 一個策略避免破產

  • 4. 調整MPF策略

隨着年紀漸長,你可能會開始將更多資產轉向更保守、風險較低的投資策略,以降低退休前出現鉅額虧損的風險。

港府在2017年推出「預設投資策略」(DIS),規定每個強積金計劃都要設定一隻「核心累積基金」及一隻「65歲後基金」,若打工仔不主動選擇投資組合,供款會自動投資於這兩隻DIS基金。政府又為DIS基金設收費上限,同時選定基金的參考回報組合,讓業界跟從。

這批基金雖然稱為「懶人基金」,實際上基金並不懶。雖然受限於參考回報組合,市面上每隻「懶人基金」都有基金經理主動管理的影子,形成回報的差距。根據本網早前檢閱最好與最差的「65歲後基金」1年回報相差逾3個百分點。要是你臨近退休,需要調整MPF策略至投資組合較保守的基金,不妨多加參考比較每隻回報。

「懶人基金」分析:MPF懶人基金其實唔懶 52隻基金大檢閱 為何1年相差逾3%?

「保證基金」詳解:強積金「保證基金」長期回報接近零 收費全行最高 究竟保證什麼?

  • 5. 考慮長期照護需求

老年的長期照護成本,很容易耗盡退休儲蓄。如果距離退休尚有五年,是時候評估個人風險。有人踏入中年後發現身體大不如前,才打算購買危疾保險,以防患病時高昂的醫療及生活開支,卻發現中年投保的保費不菲,亦被身體狀況的核保問題考起。

市面上熱賣的終身危疾保險,對中年人而言十分昂貴。然而,保險代理人較少推薦的定期危疾保險,讓受保人在指定年期(大概20年內)得到危疾保障,保費相對便宜,而且部分產品的核保過程簡單,令中年人士都有危疾保險的入場機會。早前有保險比較平台從評分、保費比較多款可網上投保的定期危疾保險。

此外,市面有保險產品以「終身年金」的形式,為患有亞爾茲默氏病或柏金遜症等老年相關疾病的被保人,提供較長期和穩定的收入。

相關文章:

【財富自由】53歲提早退休 靠股息生活 後悔20歲犯下3個理財錯誤

【優雅地老去】95歲退休醫生的8個不妥協原則 每天做Gym玩IG 飲食絕不戒口

6旬跨國高層擬留港退休 物業不留子孫 專家︰簡單方法每月3萬元收入

=====
想盡早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取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退休理財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