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強「搶人才」國家排名 瑞士新加坡蟬聯頭兩甲 中國急彈7名

個人增值 08:30 2023/11/17

分享:

分享:

2023世界最強「搶人才」國家排名:瑞士、新加坡蟬聯頭兩甲,中國急彈7名,印度三連跌續居金磚第尾。

疫後世界,各國為求推動經濟復甦、重振發展動力而求才若渴。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早前發布《2023年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2023 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簡寫GTCI)報告,瑞士及新加坡總得分繼續名列前茅,再度成為全球最具人才競爭力的頭兩個國家;中國躍升7名登上第40位;印度雖被視為未來全球最大經濟體之一,排名卻三連跌至第103位,在金磚國家(BRICS)中包尾。

2023全球頭15位最具人才競爭力國家
1. 瑞士
2. 新加坡
3. 美國
4. 丹麥
5. 荷蘭
6. 芬蘭
7. 挪威
8. 澳洲
9. 瑞典
10. 英國
11. 盧森堡
12. 愛爾蘭
13. 加拿大
14. 德國
15. 冰島
資料來源:INSEAD

6大支柱作評分標準

此份年度報告評估了134個國家如何吸引、培養和留住人才。GTCI反映的「人才競爭力」,是指一個國家能夠開發、吸引和增強有助於其生產力和繁榮之人力資源的一系列政策和實踐,結合了各國為培育和獲得人才所做的工作(投入/Input),以及由此獲得的技能類型(產出/Output)的評估。

GTCI的「投入」支柱受跨國企業用來指導人才管理的AttractGrow-Retain框架所啟發。第一項「吸引」(Attract)可從兩個角度觀之:首先是「對外吸引力」,指吸引寶貴的外國人才,包括透過外國直接投資(FDI)和高技術移民來吸引創意人才。其次是「對內吸引力」,即消除貧窮群體、女性和非本地人等進入人才庫的障礙。

第二項「栽培」(Grow)傳統而言是教育,但其定義應擴大到包括學徒制度、培訓和持續進修,以至經驗累積和獲得成長的機會。第三項「留住」(Retain)亦屬必要,因為一個人愈有才華,其擁有的全球發展機會便愈大。 而留人才的兩大關鍵是個人和國家的可持續性、以及生活質素。第四項「賦予」(Enable)則指一個國家的內部監管制度、市場、商業和勞動力環境等,這些元素或促進、或窒礙人才的吸引和成長。

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GTCI)為「投入-產出」模型,以共6大主要支柱及14項子支柱作評分標準。(INSEAD)

至於「產出」支柱,則分為「中級」及「高級」技能人才。中級技能,亦稱「VT Skills」(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kills/職業和技術技能),是透過職業或專業培訓和經驗獲得的、具有技術或專業基礎的技能。 VT Skills的影響力是透過其就業能力(employability)程度來衡量,而就業能力是透過技能差距(skills gaps)和勞動市場不匹配(labour market mismatches)的指標、再加上教育系統配套是否充分來衡量。

高級技能,亦稱「GK Skills」(Global Knowledge Skills/全球知識技能),是擔任專業、管理或領導角色的知識工作者所需的創造力和解難技能。它們的經濟影響力是透過創新、創業和高價值產業發展的指標來評估。

瑞士高福利重環保 穩守全球第一

瑞士以78.96高分,連續十年蟬聯桂冠。報告指出,瑞士在「六大支柱」均名列前十,並且在「賦予」和「留住」支柱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由於其教育體系與其經濟的高度相關性,該國在「VT Skills」排名第二,在「吸引」支柱排名第三。 至於14個子支柱中,除了兩個外其餘均進入前十名。 最重要的是,瑞士在「永續發展」(Sustainability)方面排名第一,這要歸功於其「高水準的社會保障」和優質自然環境。

瑞士排名最低的兩個子支柱,是「成長機會」(Access to Growth Opportunities)和高級技能(High-Level Skills),均排第15名。報告認為針對這些子支柱分別來看,該國在虛擬專業網絡的使用方面,還有擴大的餘地;於勞工隊伍中增聘受過高等教育的員工方面,亦有進步空間。

星洲教育好兼創新 但留人才較弱

新加坡以77.11高分繼續排名第二。報告表示,新加坡在「GK Skills」方面領先全球,憑藉其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和創新經濟,使該國在「高級技能」和「人才影響」(Talent Impact)子支柱中​​名列前茅;其「吸引」、「栽培」以及「VT Skills」等主要支柱,均在全球頭三名內。

子支柱方面,新加坡在「正規教育」(Formal Education)全球排名第一,在「就業能力」(Employability)排第二位,反映該國在匹配勞動力供應和市場需求方面的卓越能力。此外,新加圾在針對海外企業和人才的「對外開放度」(External Openness)排名第四,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新加坡的主要弱點,仍然是其「留住」人才的能力,僅排第36位。而其「生活方式」(Lifestyle)也僅排第37名,報告認為,提升個人權利和醫生密度,將有助該子支柱改善。

美國重返第三 擁一流學府 惟開放度不足

美國繼2022年下滑至第四後,今年以76.6分重返第三位,繼續與瑞士、新加坡合組GTCI調查長年常見之「鐵三角」陣容。報告認為,美國在「栽培」及「VT Skills」兩大支柱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在人才培育方面,該國擁有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商學院,為其出色的第二名「正規教育」和排名第一的「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子支柱作出貢獻。

在VT Skills方面,美國的「高勞動生產力」和「容易找到熟練員工」特點,使該國在「中級技能」(MidLevel Skills)和「就業能力」方面均排名第六。 該國表現最弱的主要支柱為「吸引」,僅排第22位。但報告認為,只要其「對外開放度」(目前排第24位)及「對內開放度」(Internal Openness)(目前排第17位)同時提高,該主要支柱將會受惠。報告同時指出,要提高對內開放度,美國要改善的包括性別平等,方能進一步開放國內人力資源。

國家愈富裕 「搶人才」能力愈強

調查亦發現,過去十年以來,排名頭十的國家陣容一直保持穩定,當中瑞士和新加坡始終以「明顯的領先者」(clear leaders)身份穩居榜首。此外,排頭39位的國家均是「高收入」(High income)國家。「我們看到一個國家的財富與其人才競爭力之間,有着不可動搖的聯繫,較富裕的經濟體,繼續領先於較貧窮的經濟體。」報告稱。

此言非虛,其他富裕歐洲國家,的確在榜單上均表現出色:丹麥、荷蘭、芬蘭和挪威分別排名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七位。 另外值得注意的國家,包括排第八位的澳洲和排第十位的英國。

中國急彈7名 落力裁培人才成關鍵 惟對外吸引力落後

至於被歸類為「發展中」的國家群,其中的重要國家表現又如何?中國今年得分52.57,其排名從去年的第47上升至第40位。報告表示,中國連續兩年成為GTCI中表現最好的「中高收入」(Upper-middle income)國家

報告認為,這代表中國自第一屆GTCI調查以來取得了長足進步。2013年,中國在其收入組中排名第八、在103個參評國家中排名第47位。中國之所以十年來在人才競爭力方面進步顯著,其中一項重要因素在於其「裁培」人才的能力,該主要支柱全球排名第15位。

報告續稱,這要歸功於中國在「正規教育」子支柱表現出色,全球排名第九。中國擁有世界一流的大學,以及廣泛的「終身學習」(排第五)機會,包括普及的企業內部培訓。

中國在人才技能與經濟需求匹配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在「就業能力」子支柱名列前茅。惟中國在「VT Skills」主要支柱僅排第47位,是受到「中級技能」子支柱表現不佳(排第95位)所阻礙,當中負面因素包括「令人失望的勞動生產力水準」。

此外,中國在主要支柱「吸引」僅排名第91位,仍屬其致命弱點。報告表示,此方面之主要挑戰是提高對外國企業和人員的「對外開放度」水平,中國在該子支柱目前排名第100低位。

印度三連跌續居金磚第尾 營商氣氛低落成「搶人才」硬傷

市場普遍預測印度將於2030年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然而,印度仍然是GTCI排名最低的金磚國家成員國,以30.37分、「低中收入」(Lower-middle income)國家分組,位列全球第103

報告解釋,截至2020年的早幾年,印度的人才競爭力有所增強;但在此後三年內每年都在倒退。印度GTCI排名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於「商業情緒低迷」,這嚴重削弱該國「吸引」人才的能力,目前在134個調查國家中排尾三(第132位),無論對海外人才或國內人才亦然(「對外開放度」排第127;「對內開放度」排第129)。

報告補充稱,營商環境氣氛的低落,也導致「技能不匹配加劇,以及尋找熟練員工的難度提高」,導致印度在「就業能力」子支柱和「VT Skills」主要支柱均排名第121的低位。

不過,「GK Skills」是印度表現最好的領域,創新和軟件開發推動該國在「人才影響」子支柱中​​排名第69位。該國在「裁培」方面也具有相對優勢(第90位),這主要歸功於當地的高等教育及課程編制,對「正規教育」和「終身學習」的正面影響,這兩項子支柱分別排名第64和第66位。

「搶人才」大戰未來十年愈演愈烈 AI加劇人才差距

報告指出,隨着貿易、投資和政治方面的不確定因素增加,國際緊張局勢延續,未來十年各國在「搶人才」方面的競爭,將愈演愈烈。但它同時強調,在未來十年快速變化、且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技能和教育仍是協助勞工作出經濟貢獻的重要工具。

「我們可以預見,『人才大戰』會更多,而不是更少。」報告又補充說,生活質素和永續發展,將成為那些致力成為人才中心(talent hubs)的國家必須依靠之「重要資產」

此外,人工智能(AI)在各行業的出現,亦可能會加劇人才差距。「不合格或低質素(Unqualified or low-qualified)的勞動力,將承受大部份額外壓力;而新類型的工人,即使當中部份具有較高水平的技能,亦將面臨演算法和專門化設備帶來更激烈的競爭。」

相關文章:

地緣政治成最大風險 環球基金轉趨樂觀 現金水平重回5%以下 近8成相信加息已完 

「工作生活平衡」滿意度 新加坡富裕一族亞太區最低

2023世界最佳退休金制度 荷蘭榜首、新加坡前10 香港評分「C+」排21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職場百科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