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息陷阱】10幾厘息高過定存?貨幣掛鈎存款未必保本 留意9大風險

收息攻略 08:00 2023/10/03

分享:

分享:

近年不乏金融機構以「比定存更高息」作口號,向客戶銷售一些聲稱是存款,但實際上帶有衍生工具性質的收息產品,當中,尤貨幣掛鈎存款面對風險較高,決定投資前,應小心評估衡量。

1. 「貨幣掛鈎存款」本質和特點

貨幣掛鈎存款名稱縱使帶有「存款」二字,但實際上是一種結構性投資產品,包含以存款貨幣作出的定期存款,以及屬於衍生工具的貨幣期權,因此更正式稱為「貨幣掛鈎投資產品」。

購買貨幣掛鈎投資產品,即表示向產品發行人(例如銀行)出售你所選擇的另一貨幣(即掛鈎貨幣)的認沽期權,必須留意這類產品通常非保本。因此,投資於貨幣掛鈎投資產品不等於直接購入掛鈎貨幣。但你於到期日時可獲取的應收款項,將取決於基本貨幣(即存款貨幣)與掛鈎貨幣的匯率,要是匯率走弱至低於與銀行協定的匯率,最壞情況是有機會不能取回本金,蒙受虧損

2. 「貨幣掛鈎存款」原理

銀行一般會為貨幣掛鈎投資產品設下最低投資額,並會提供多種貨幣以供選擇。客戶投資者與銀行開設貨幣掛鈎存款時,首先要選擇「基本貨幣」「掛鈎貨幣」「存款期」,然後根據自身對所選擇的掛鈎貨幣的匯率走勢預測,與銀行協定掛鈎貨幣兌基本貨幣的匯率,亦即「協定匯率」。最後在到期日時,客戶將獲銀行支付到期應收款項,包括本金及利息,它們會以基本貨幣或掛鈎貨幣計算,視乎當時的相關市場匯率與掛鈎貨幣的協定匯率的比較而定。

倘若投資者看好掛鈎貨幣的走勢,該貨幣的變動與其所預測的走勢一致,投資者將以基本貨幣收取到期款項。相反,如果匯率按投資者預期的相反方向變動的話,收取的到期款項將按協定匯率兌換為掛鈎貨幣

3. 「貨幣掛鈎存款」如何運作?

假設你有本金70萬港元作為存款貨幣(即基本貨幣),你看好澳元兌港元匯價會走高,更預期會升至等於或高於5.0500,因此以澳元為投資貨幣掛鈎存款的掛鈎貨幣,並跟銀行簽立以5.0500為協定匯率,存款期約1個月(31日),銀行釐定年利率為14厘(14.00%):

基本貨幣港元
投資額(本金)$700000
掛鈎貨幣澳元
投資期(即存款期)31日
協定匯率5.0500 (澳元兌港元)
年利率14.00% (以365日計算)

情況一:澳元兌港元升值至高於協定匯率

於到期時,假設澳元兌港元的市場匯率走強至5.1126,即高於協定匯率5.0500。

將以基本貨幣港元收取到期款項,即原有投資額(本金)及利息。

所收取的到期現金款項:
= 本金 + 利息
= 700,000港元 + [700,000 X 14% X (31/365)]港元
= 700,000港元 + 8,323.29港元
= 708,323.29港元

因此,你將賺取的收益是8,323.29港元。

情況二:澳元兌港元貶值至低於協定匯率

於到期時,假設澳元兌港元的市場匯率走弱至4.9475,即低於協定匯率5.0500。

你將按協定匯率以掛鈎貨幣(澳元)收取到期款項,即原有投資額(本金)及利息。

所收取的到期現金款項:
=(本金 + 利息) 按協定匯率兌換
= 708,323.29港元 / 5.05
= 140,262.04澳元

以澳元支付的到期款項,將按到期日的當時市場匯率(4.9475)兌換為港元:
= 140,262.04澳元 X 4.9475
= 693,946.44港元

因此,換成港元便只剩餘693,946.44港元,相比起原有的70萬本金,即虧損6,053.56港元。投資者面臨「賺利息蝕匯價」的局面。

4. 「貨幣掛鈎存款」9大風險

由於貨幣掛鈎存款並不等同定期存款,通常不保本,投資者在最壞的情況下可能損失部分甚至全部本金及利息。投委會特別為包括貨幣掛鈎存款在內的貨幣掛鈎投資,整理出以下9大風險:

不在存款保障計劃內:貨幣掛鈎存款屬於貨幣掛鈎投資,是含有衍生工具的非上市結構性投資產品,因此不等同定期存款,不受香港的存款保障計劃所保障

衍生工具風險:含有涉及風險的外匯期權,特別是沽出期權。雖然沽出期權收取固定的期權額(期權金),投資者可能蒙受超過該期權權額的損失。在極端情況下,虧損或會重大。

沒有抵押品:貨幣掛鈎存款通常不設任何資產或抵押品作抵押。

銀行的信貸風險:如貨幣掛鈎投資產品的發行人(如銀行)無力償債或未能履行其責任(違約),投資者將不能於到期日收取任何到期款項,只能夠以銀行的無抵押債權人身份提出申索。

不保本:倘若貨幣掛鈎投資產品不保本,在最壞的情況下,銀行於到期日向投資者所支付的掛鈎貨幣如變得毫無價值,投資者將可能會損失部分甚至全部投資額(本金)及利息。即使該貨幣掛鈎投資產品屬於保本,此保本特性僅於投資者持有產品至到期始適用。倘銀行無力償債或違約,投資者仍會損失全部本金。

潛在回報有限:潛在最高收益的上限為與銀行的協定利息金額,但基本貨幣與掛鈎貨幣的匯率變動帶來的潛在損失可以很大。

流通性風險:貨幣掛鈎存款一般設有投資期(即存款期),投資者可能不能提前終止,亦不能改變掛鈎貨幣或調整產品的交易條款。如果可以提前提取款項,銀行亦有機會收取手續費。

市場風險:貨幣掛鈎存款的收益,視乎基本貨幣兌掛鈎貨幣的匯率走勢,如掛鈎貨幣滙率的走勢與投資者預期的相反,投資者就要收取掛鈎貨幣,或會帶來虧損。貨幣匯率會受制於多種不能預測的因素,這些影響包括宏觀經濟、地緣政治局勢等。例如某國政府可能在稍作預警甚至全無預警下,實施外匯管制或其他貨幣措施,可能會對有關貨幣兌其他貨幣的可兌換性或匯率構成重大影響。

非本土貨幣風險:倘若基本貨幣及/或掛鈎貨幣並非投資者的本土貨幣,將到期款項兌換成本土貨幣時便須面對貨幣風險。

如果基本貨幣及/掛鈎貨幣為人民幣兌外幣,應注意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其兌換其他貨幣的價值會有波動,並受(當中包括)中國政府的外匯政策所影響,或對投資回報構成不利影響。

參考資料: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投委會)

可見貨幣掛鈎存款雖然一般高息,但存在一定風險,包括不保本、不在存款保障計劃內、匯市波動和地緣政治等風險。這類產品適合甚麼類型的投資者?決定投資前,不妨想想有沒強烈需要。

5. 「貨幣掛鈎存款」適合者

追求自由度:貨幣掛鈎存款較有彈性,投資者可自由選擇存款期及掛鈎貨幣,同時可讓投資者自訂「交叉盤」,比起普通外幣定存只有「外滙直盤」,貨幣掛鈎存款可讓投資者有更大自由度,根據自己的需求操作及調整適合自己的存款計劃。

本金充裕:定期存款的最低存款額大多只需要1萬港元,對初次接觸投資產品或小額投資的投資者都適合。但貨幣掛鈎存款所需要的存款額一般較定存高,普遍由10萬起跳,因此適合有足夠本金的投資者。

熟悉外幣操作:貨幣掛鈎簡單說便是將一種貨幣與另一種貨幣的滙率走勢進行對賭。如投資者對外滙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或熟悉各種外幣走勢,能有利投資者投資貨幣掛鈎產品。

有使用外幣的需求:假如投資者有長期使用外幣的需要,例如需要供子女到外地留學,或會經常來往外地,貨幣掛鈎存款就是較適合此類人士的高息投資。如投資者需要長期持有外幣,便不用擔心出現前述「賺息蝕滙」的問題,因為你可以一直持有該貨幣至滙率重上才兌回原有貨幣,以減少損失,甚至可以獲利。

相關文章:

【定期存款2023】綠債過後即加息 1年期新高4.8厘|滙豐帶頭加息 6個月4.5厘成新標準 

【美元定期存款】4大行都加息 滙豐、恒生5.2厘爭奪美元|6個月5.6厘、1星期13.8厘

滙豐︰70%港人擬退休後繼續工作 香港生活質素低於全球平均

=====

邊間銀行存息最高,有咩條款限制?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即時攞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存款收息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