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債券投資的四項體會 助投資者駕馭市場
1973年,由於美國經濟大蕭條,經濟環境極為動盪,資本集團開始主動管理固定收益投資組合。過去50年,我們的團隊成功駕馭多次市場高低起跌,見證一次又一次的繁榮與泡沫、崩盤與危機。在今期專欄,我們邀請到四名在資本集團年資最深的固定收益基金經理(其中兩人已退休)分享他們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領悟到的見解和體會。
1. 謹記債券票息是簡單有力的投資工具(Kirstie Spence)
在事業初期,一名資深基金經理告訴我:「在固定收益部門,最重要的工作是不虧損。」之後我開始從多個渠道領悟到,固定收益的概念比想像中簡單。
其中一個容易被遺忘的債券特點,是票息的力量。在大多數債券結構中,投資者賺取債券在特定期間派付的利息,這筆款項對於投資的總回報而言十分重要。當然,新興市場債券的資本增值或債券價值可能在投資年期大幅波動。
儘管宏觀層面的一些因素並非投資者可以掌控,但票息能在保障投資方面提供強勁的緩衝作用。就我擅長的新興市場債券範疇而言,票息一直是年度回報的核心,但也往往被忽視。當新聞消息聚焦於利率變化時,投資者便容易忽略票息,繼而開始憂慮存續期等技術性因素。但事實上,票息的力量極為強大。
往績顯示,收益主導長線總回報

(資料來源:Bloomberg Index Services Ltd.。截至2022年12月30日。過往的業績表現並非未來期間業績表現的指標。)
2. 懂得何時放棄 知所進退(Mark Brett)
一些重要的教訓源於錯誤。在尚未加入資本集團之前的職業生涯早期,我一心所想的是在外匯交易做出一番成績。然而進展並不順利,所以我詢問主管的意見。他告訴我:「你知道交易的首要規則是甚麼嗎?是要懂得何時放棄。」
我們往往會堅持應當摒棄的錯誤觀點,但心理上的阻力令我們打消念頭。然而,若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投資者,便必須知道應在何時摒棄錯誤觀點、繼續前行。
其中一個錯誤觀點就是繼續助長資產泡沫的形成,我亦從中汲取到另一個重要教訓:不應忽略最明顯的問題。以1990年代末的科網股泡沫為例,當時許多投資者意識到這是一個泡沫,但不知道最終會如何發展,亦沒有仔細考慮其後果。
2007年的房地產泡沫亦然,當年的住宅房地產已明顯出現泡沫,但結果如何?眾所周知,最後造成重大影響,無論是貨幣抑或信貸市場都受到嚴重衝擊,部分最優秀的投資者亦損失慘重。
指出明顯的問題並摒棄錯誤觀點,似乎是基本知識,但對於部分投資者而言,卻是知易行難。
3. 與所投資公司保持緊密互動(David Daigle)
與所投資公司的管理層保持緊密的互動,是主動管理的重要一環。
我們與所投資公司的管理團隊分享作為投資者的見解,有助他們了解投資業界、有時甚至是評級機構的需求。
作為投資者,我們希望能夠深入了解所投資公司的策略,並評估他們是否理想的投資對象。同時,所投資公司可以分享他們對其競爭定位的想法及對競爭對手的分析,亦可闡釋對營運所在地區監管架構的看法,或在不同時期的願景。雙方共享資訊,達到互惠互利。
4. 協作研究至關重要(John Smet)
儘管我積累了多年專業投資者的經驗,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我退休後的經歷。我已不再擔任基金經理,現在是一名基金股東。當我嘗試自行評估投資機會時,兩者的差異極為顯著。
目前市況波動,有些問題縈繞在許多投資者心中:聯儲局是否已經停止加息?通脹會否維持?經濟會否出現衰退?美元會否繼續走強?
即使是掌握大量資源的專業投資者,也難以解答上述問題。我不可能單憑在家中閱讀報紙或收看新聞,就能洞悉一切。相反,當年在資本集團工作時,身邊數百名分析員、其他部門的同事和外部專家能互相交流資訊,實屬龐大的資源及寶貴的協作關係。
【關於作者】Kirstie Spence 為現任資本集團固定收益基金經理。她擁有25年投資經驗,一直任職於資本集團。她持有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德語及國際關係學(榮譽)碩士學位。Kirstie駐於倫敦。
David Daigle為現任固定收益基金經理,擁有25年經驗。他持有美國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以及佛蒙特大學(University of Vermont)工商管理學士學位。
Mark Brett是已退休的固定收益基金經理,於資本集團工作27年, 並在2020年12月退休。
John Smet是已退休的固定收益基金經理,於資本集團工作36年, 並在2019年12月退休。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撰文 : John Smet 已退休資本集團固定收益基金經理
Mark Brett 已退休資本集團固定收益基金經理
David Daigle 資本集團固定收益基金經理
Kirstie Spence 資本集團固定收益基金經理
欄名 : 資本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