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速銷信用卡?風險評級低都批!II至JJ評級新增信用卡宗數激增4倍
今年消費市道逐步復蘇,多間銀行都大推新的信用卡吸客,而一眾市民由於可以重新出遊,或者恢復消費意欲,有不少人在今年都申請新的信用卡。信貸資料服務機構環聯(TransUnion)(NYSE: TRU) 發佈最新《2023年第二季信貸行業分析報告》,顯示香港信貸活動繼續錄得強勁增長。在2023年首季,新增主要信貸產品宗數按年增長32%。
新增信用卡宗數年漲45% 信貸評級較差者獲批數亦升
報告指,首季新增信用卡宗數增幅顯著,按年大增45%,其中次級風險(見註解*)消費者的新增信用卡宗數大增391%(儘管基數較低)。然而,今年次級信貸風險消費者新增信用卡的平均額度較去年同期所獲發的低30%。

消費者申請信用卡、借貸時,銀行或財務機構會參考環聯信貸報告、評分做出批核決定,信貸記錄較差者被拒可能性較高。大部分消費者的信貸評分在AA至BB的超優和優秀之間,若被評II至JJ的次級則表示財務狀況較差。次級風險消費者新增信用卡宗數、新增信用額大增,意味著更多還貸能力較差的消費者申請借貸,而金融機構的風險胃納亦增加,願意批出信用卡予這類消費者。
源自樂觀市場情緒
香港今年首季經濟表現顯著樂觀,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增長2.7%,通脹率下降至1.9%,失業率亦維持在2.9%低位。報告認爲,新增貸款宗數的強勁增幅源自樂觀的市場情緒,與環聯2023年第三季消費者脈搏調查數據吻合。該調查中,44%的香港受訪者對未來12個月的家庭財務狀況表示樂觀,有35%家庭計劃在未來一年內申請新信貸或為現有信貸進行再融資。雖然現時香港處於高利率環境,仍有58%受訪者表示目前利率對他們未來一年申請信貸的決定只有輕微或沒有影響。
不過,調查亦顯示,對家庭未來財務狀況樂觀的香港受訪者比上季減少18個百分點,若與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受訪者相比,港人對家庭財政狀況前景的態度較爲消極,持樂觀態度者比例位列倒數第二,僅次於英國。

外遊、消費增长推動
環聯亞太區總裁兼香港區行政總裁林嘉儀 (Marie Claire Lim Moore) 表示:「現時消費者積極參與重啟的經濟活動,主動了解各金融機構貸款計劃的額外獎賞,例如優惠以及會員計劃。同時,金融機構著力舉辦大量吸納客戶及推動消費的推廣活動,並推出透過特定航空公司或零售商回贈積分等機制。隨著消費者對香港經濟增長的信心增加,他們更樂意增加旅遊及購物支出,並積極尋求更多獎賞回贈,從中展現強勁的購買力。」
持續增長的外遊人數和消費金額亦印證了以上觀點。據入境處統計,以第二季的6月25日(周日)爲例,出入境人次已達76萬;到第三季的7月30日(周日)單日出入境人次超過88萬,7月全月則達到2,068萬。
兩大銀行的數據都顯示消費市場復蘇利好信用卡業務。滙豐數據顯示,滙豐信用卡持卡人今年上半年的旅遊相關消費按年上升接近2倍,海外消費按年上升接近7成。中銀香港早前亦指,截至今年4月,旅遊相關的信用卡簽賬按年增長3.5倍以上,餐飲簽賬升逾2倍,網購按年增長30%。
新增循環貸款宗數 次級增長明顯
在今年首季,新增循環貸款宗數按年增加15%,與新增信用額增長比例相同。而次級風險級別消費者的新增宗數增長最為明顯,達35%。
虛擬銀行自進入信貸市場起,首次成為發行最多循環貸款的機構,佔總新增循環貸款宗數49%,並成為該產品市場的領先發行商。虛擬銀行在年輕消費者中尤受歡迎,而金融科技平台亦透過度身設計的理財體驗,加強與年輕消費者的互動。
報告指,由於虛擬銀行現可提供大部份傳統銀行的理財產品,並透過數碼科技提供更快捷及便利的服務。再加上,虛擬銀行特設的安全機制在合規情況下可接受所有客戶的申請,而不設最低存款額要求,所以其產品在各信貸風險級別消費者類別的市場佔有率持續增加。
今年第三季消費者脈搏調查中,56%受訪者表示持有金融科技公司或虛擬銀行的貸款。
私貸需求受惠於持續經濟增長
新增私人貸款宗數按年增加5.2%,大部分新增宗數來自於優良及以下風險級別的消費者。應繳款項按年上升8%,維持較疫情前高的水平。
除循環貸款市場外,虛擬銀行於私人貸款的市場佔有率亦日漸增加,佔本季新增私人貸款宗數的9% ,而去年同期為7%。傳統銀行的佔有率自去年44%下降至40%,而財務公司的佔有率則增加三個百分點至51%。
註:
*環聯 CreditVision® 風險級別:超優 = AA;優秀 = BB;優良 = CC;次優 = DD 至 HH;次級 = II 至 JJ;優秀及以下 = BB至JJ
相關文章:
自僱者、斜槓族申請按揭攻略 最高可借8成 無稅單可以用一項文件代替
理財平台伙環聯 免費查閱個人信貸報告 以後不用再付$280!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欄名 : 知多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