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會老一次 50歲前你要做到的7件事

退休規劃 21:45 2023/09/09

分享:

分享:

現代人壽命增加,50歲可能只是一生的一半,有些人甚至說,50歲才是真正人生的開始。那麼,在到達50歲的知命之年之前,我們可以怎樣好好裝備自己,讓人生步入更高峰?

本文所寫的是50歲時你應該要做到的事,所以如果你只是20歲、30歲,也應該要看,因為這就是你接下來要建立好的一切事情。別到50歲才後悔。

1. 步入職場高峰

如果你幸運能夠在50歲前儲下一大筆錢,足夠度過餘生,那麼你可以選擇在50歲就提早退休。但有時候你的工作是你所喜歡的,你還有拼勁想幹下去,或者必需繼續幹下去以維持退休儲蓄,那麼在踏入50歲這個年紀時,你必需在你所屬的行業領域,開始步入最高峰,無論是收入或是職銜。所以,在未到50歲時,你要好好累積經驗和人脈網絡,然後要在50歲後發揮到極致。

事實上,當你到達50歲,你是不得不向前踏步、不得不尋求最高點,因你面對的可能是不進則退的處境。

你也可以選擇創業,自己做老闆,同樣道理,憑藉近30年的經驗與人脈,你經歷過不同的經濟周期,你應該是最了解這個行業的人了,如果你有足夠資本(包括膽量),你可以嘗試做老闆。未必能成為大公司,但至少會是你個人職場的高峰。

2. 成為某件事的專家

這裡所說的「某件事」,並不是你工作範圍內的事,而是一項興趣、或一些日常生活的事,例如攝影、繪畫、手工藝、煮食、烘焙,或者中英文以外的第三語言。因為這個世界(包括你自己的世界),終究不只是工作而已。無論你還會打拼幾多年,快點去培養一些興趣,成為某件事的專家。

3. 去旅行

傳統觀念是努力苦幹40年,然後退休才去享受人生、到處遊歷。但時移世易,去旅行不代表貪玩,而是去累積人生經歷、擴闊視野、學習與這個世界相處。

況且,有些地方是只能年輕的時候去。你曾看過一張照片,是一對老夫婦終於結伴外遊了,卻在威尼斯的小船上雙雙睡着了嗎?即使是歐洲發達地區,長者尚且難以抵禦旅程的疲憊,更遑論有一些很值得去的地方,卻處於更落後的地方。

趁年輕還有強健的體魄,快點去你想去的地方,別讓老年的你後悔,也別讓過時的觀念所束縛。

4. 建立良好的養生習慣

人的體格和肌肉在20多歲便達到高峰,剛踏入社會的你可能未有這種體會,但在30歲前後,你會愈來愈感受到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無論你天生多病,抑或生下來體魄就很強健,在50歲之前最好都要建立起沒有煙酒、減鹽減糖、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最重要是,每周最少做2至3次的帶氧運動。

有這麼的一句話︰「普通人和貧窮之間,只隔着一場大病」。50歲之前你不注意的壞習慣,可能會成為50歲後纏繞你一生的問題。

5. 做好退休理財規劃 ─ 建立被動收入

無論你是50歲就退休,抑或55歲、60歲或65歲退休,在50歲之前,即使你未儲夠退休所需的資金,你最好已有全盤規劃。

最重要的是建立被動收入,因為在退休後你的職場收入會減少,你可能只會變為兼職或自由工作者,甚至完全退下來不接工作。那麼,你必需要靠退休前的規劃。單靠儲蓄或強積金是不足夠的,因為它們是你不能隨便動用的應急錢。所以,你的目標應該是以被動收入填補每月支出。

有很多資產可以幫助你建立被動收入,例如高息股、派息基金、年金、儲蓄保險、收租物業、定期存款或高息儲蓄存款等等。它們的風險與回報都各有不同,記着因應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去作配署。

6. 做好退休理財規劃 ─ 確保住屋保障

無論你決定在高樓價的香港度過餘生,抑或選擇移居別處,你也必需要為退休後的住屋作好打算,而且必需要保持靈活的心態,不要被一間房子所約束。比如說,目前的按揭貸款還有20年,但你已經50歲了?需考慮是否繼續供下去,抑或改變策略;又比如說,你不一定要用買的,只要有足夠的儲蓄,你可以考慮只租不買,保持彈性;如果你已經有供滿按揭的自住物業,做逆按揭以每月取得年金,也是可靠的做法。

7. 做好退休理財規劃 ─ 建立保險屏障

不要被經紀所迷惑,50歲所需要的不是回本期長達15年的長期儲蓄保險,也不要50歲才購買醫療保險,在50歲之前,你必需已有完善的多重保障,無論是危疾、住院、人壽或是單純的儲蓄保險,如果你有下一代,別忘記也為他及早作好打算。上文提及退休後的目標是以被動收入填補每月支出,那麼壓縮醫療開支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相關文章︰

【退休理財】51歲退休後有6份收入 「晚年手裏有錢才不慌」

「50頭」夫婦想兩年後退休 每月5萬生活費 專家︰80歲花光資產

【理財加油站】退休生活不如預期?3大經驗 退休人士後悔沒有早了解

=====

想盡早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取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退休理財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