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自由】Are you on FIRE?財務獨立不代表可提早退休

博客 13:30 2023/09/08

分享:

分享:

世界上有不同機構持續就每個城市的生活或工作壓力指數進行多方位調查,香港在這方面當然經常「名列前茅」。不少發達城市都逃不過壓力指數偏高的命途,想來有得必有失,因為一個城市的繁榮,大都是靠市民努力打拼修來的成果,但這也某程度上犧牲了他們的精神與健康。正因如此,為逃離經濟及工作壓力,人們相繼鑽研可以讓日子過得較為輕鬆的理財方式,而近數十年最為人所熟悉的莫過於「財務自由」 (Financial Freedom),以及「FIRE」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d Early)——亦即財務獨立,及早退休。

財務自由與FIRE的異同

以上提及的兩個概念極為接近,但重點卻有不同:財務自由偏重於「累積與創造」,即累積財富,創造被動收入,當被動收入大於總支出之時,便能實現財務自由。所謂被動收入,意指在一個人無須勞動的情況下亦能獲得的持續性收入,簡單的例子有如版權稅收入、存款利息、物業租金收入、股息收入之類。FIRE的概念則側重於「檢視與調整」,即檢視自己的支出,調整支出項目與金額;尤其年輕的時候,只有透過減少開支,積極儲蓄,強化自己的才幹,資產才能累積,繼而創造被動收入,實現提早退休。

雖然兩者最終都以被動收入高於或等於總支出為目標,但FIRE更重視自省自控,提醒讀者必須檢視自己與消費的關係。

控制有限地支出

FIRE的概念最早來自於1992年由Vicki Robin及Joe Dominguez出版的《跟錢好好相處(Your Money or Your Life)》一書,書中倡導讀者進行簡約生活以節省開支,雖然這種生活未必人人可以接受,但背後重要的理念是深入理解「資源有限,慾望無限」的道理,因為不受控的慾望會產生無限的支出,要承擔無限的支出便要有無限的被動收入,簡單例子:你希望退休後的日子每每能夠環遊四海,住五星級酒店,吃盡山珍海錯,月支出便可能達到數十萬元,因而這前提下要實現提早退休,你亦要有每個月數十萬元的被動收入去支撐。當然這也並非不可能,但FIRE中的RE(提早退休)便可能實現不了!相反地,只要是有限的支出,所需的被動收入便「有數得計」,FIRE亦非遙不可及。

認清「需要」與「想要」 覺察每項支出的意義

要做到有限地支出,就必須要覺察每筆支出對個人生活的意義,這種覺察亦是對個人「需要」及「想要」較深層次的認知,從而在各筆支出中作出取捨。甚麼應取甚麼應捨,其實沒有絶對公式,前提是要達致真正的「滿足」。

要從消費「想要」之中獲得滿足,就要認清這份「想要」背後滿足了個人的哪份「需要」。舉個例子,假設你經常到米芝蓮認證的高級餐廳用餐,同樣是付出高昂的價錢,如果是為了滿足自己對味覺的追求,而收入亦足以承擔的話,那這份支出的確是滿足了你的「需要」;但如果只是為了向人炫耀個人財力、滿足虛榮心,卻根本吃不出食物味道上的分別的話,還不如把這份差額用於更能滿足到自身需要的地方上,因為顯擺式消費並不能滿足背後需要,愛炫耀的人真正需要的是「與人聯繫」與「自我認同」。

考量生活滿足感 作出最佳取捨

由此可見,同樣的支出項目,根據不同人對「預算」、「生活滿足的來源」、「對自己的認知與接納」等多方面的考量後,也會得出不同的結果。所以筆者也不認為每個人都必須要清茶淡飯或清心寡慾,因為身處都市,簡單如親友聚餐或一般社交活動可能已經有所花費,但大家亦明白與親友相聚的滿足感並非源自你們的活動,而是來源自大家對這份關係的珍視與互相關懷。理解這一點,便較能從你的支出上獲得真正的滿足。

FIRE的概念提醒了我們要實現長期的財務穩定,處理好自己與金錢及消費的關係實在無可厚非,尤其是現在全球經濟環境都有多項不穩定因素,以往很多投資的選擇,現在都要承受更大的成本與風險。不如從檢視自身的需要與支出開始,逐步整理預算更為穩健。另外,借用坊間的一種說法:「每逢大時代來臨,都是考驗一個人有多少『斤両』之時」,只有實實在在的才幹與實踐,才能讓一個人在風浪之中屹立不倒。因此理財從來都不是只管金錢,加深對自我的了解、建立及累積自己的實力,亦是一項重要的「投資」。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王君偉 香港家庭福利會 理財教育中心 認可理財社工

欄名 : 從心學理財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