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經濟數據轉差 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 9月傳統淡季的投資策略
自8月下旬,美國公佈經濟數據開始遜於市場預期,包括美國下調了第二季度的GDP增長,以及8月失業率上升至2022年2月以來的高位。這些數據與6月下旬所公佈的形成較大的對比,然而市場並未有為此等數據而擔憂,反而視這些「壞消息」成為市場預期美國加息週期有望完結的訊號,令股市出現反彈。
隨著經濟增長放慢,現時市場對美聯儲9月加息25基點的預期不足7%。但正如上週提及美聯儲主席在全球央行年會上指出,除了通脹以外,經濟出乎意料地強勁會帶來風險,故此加息與否亦不可以單純看通脹數據。
9月為傳統淡季
除非經濟數據造好令通脹大幅反彈,否則市場對加息週期進入尾聲應該沒有太大懸念。參考過去4次加息週期進入尾聲時,股票市場均普遍造好,但剛好碰上9月,那麼資產配置對投資者特別重要。因為從季節性效應的角度觀察,9月往往是投資市場的淡季。參考過去不同年期,包括5年、10年或15年,不論MSCI世界指數或是亞太指數於9月平均也是錄得下跌。
或將成第四季部署機會
究竟在加息週期快將完結的預期下,今年9月股市表現能否出現例外,仍有待9月底揭曉。但從季節性效應而言,不論MSCI世界指數或是亞太指數,第四季的表現則是全年平均最好表現的季節。歷史表現雖然不代表將來,但若一如預期,美國通脹繼續回落,本輪加息週期有望在今年內結束,那早於8月便開始的市場調整或將為9月提供較佳入市位置而成為第四季部署的機會。故此投資者應著重股債配置,並以不同地域分散投資,例如加入亞太地區以分散歐美市場的風險。
歐美亞利率不一 需採地域分散投資策略
隨著各地實施收緊貨幣政策,環球通脹有所紓緩。歐美及亞洲國家貨幣政策的寬鬆程度不一,部分亞洲央行早在今年已停止加息,其中印尼央行甚至向包括大宗商品下游及旅遊行業等重點行業貸款的銀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以刺激經濟。同時,隨著中國取消了包括日本及韓國在內的旅遊禁令,預期將帶動亞洲經濟,惟亞洲主要國家的真實利率仍較歐美市場的高,或對企業盈利造成影響,提高亞股的波動性,故地域分散的投資策略是需要的。
【關於作者】張詩琪為中銀香港個人數字金融產品部財富策略及分析處高級財富策略師,擁有多年經驗,熟悉股票、債券、商品及外匯等不同金融產品,透過追蹤投資市場走勢及制定相應投資策略,協助投資者捕捉機遇。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撰文 : 張詩琪 中銀香港個人數字金融產品部財富策略及分析處高級財富策略師
欄名 : 中銀財富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