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不是泡沫!高盛:龍頭市盈率偏低、技術發展尚早 點名11隻潛力股
在聊天機械人ChatGPT引爆的人工智能(AI)熱潮推動下,作為AI龍頭的一眾美國科技巨頭如微軟(Microsoft,美:MSFT)、英偉達(NVIDIA,又稱輝達,美:NVDA)等股價自去年底以來持續破頂,估值急漲,成為美股的主要推動力。只是市場領導地位集中在大型科技股,也令部份投資者開始憂慮科網泡沫爆破的重演。投行高盛(美:GS)發表最新研究報告,指出AI並未形成泡沫,一眾龍頭企業價值仍被低估,在市盈率(P/E)及市銷率(EV/Sales)方面仍遠落後於過去泡沫時期最大型的公司;此外高盛亦表示,AI仍處於新技術周期中的相對早期階段,發展空間和增長潛力未可限量。
高盛發表《為何人工智能不是泡沫》(Why AI is not a Bubble)報告,引用歷史案例,為股市科技板塊的典型生命周期歸納出以下四個階段:
1:新技術推動了強勁的業績和更高的估值。這些估值在大體上能夠通過未來利潤流的強化來佐證。
2:榮景形成,推動估值不斷上升,並吸引大量新投資者入市,助長泡沬;最終估值升至過高水平,顯示其未來的市場規模對於整個行業而言屬不合理。
3:泡沫爆破。
4:大量公司消逝,倖存或出現新的市場領導者,推動技術繼續向前發展,其影響波及更廣泛的經濟,重塑其他行業,出現第二波相對的贏家和輸家。
高盛認為,至少在美國股市而言,科技已成為最大板塊,股票集中程度也有所增加;但相對於以往的新技術發展經驗來說,這並非罕見現象。目前科技行業的估值並不像過往的泡沫時期般高企,而那些享有最強回報的「早期贏家」(early winners)AI龍頭企業大多集中於美國,擁有異常強勁的資產負債表和投資回報,它們的估值相對於其他地區的科技公司格外突出。高盛形容相關主導公司的估值「高但並不過分」(high but not excessive),因此AI總體上仍處於典型科技浪潮的第一階段,仍可能帶來進一步的優異表現。
AI龍頭股市盈率 較過去泡沫高位仍屬偏低
高盛表示,大型科技股作為目前標普指數的關鍵推動力,相對過去數十年的經驗而言昂貴了不少,但強調這些AI龍頭的估值水平仍遠低於過去其他時期最大的公司。該行引用數據指出,七間最大型美國科技公司目前的平均市盈率為25倍,市銷率為4倍。
目前大型科技股 | 24個月預期市盈率(P/E)估值 | 24個月預期市銷率(EV/Sales)估值 |
蘋果 | 26.4 | 7.1 |
微軟 | 25.1 | 8.8 |
Alphabet | 18.3 | 2 |
亞馬遜 | 34.2 | 2.2 |
英偉達 | 26.6 | 14.1 |
特斯拉 | 41.7 | 5 |
META | 15.8 | 4 |
總計 | 24.9 | 4.4 |
相較下,最大的公司在科技泡沫觸頂時的市盈率為52倍,而當時的市銷率亦達到逾8倍。
科技泡沫時期 | 24個月遠期市盈率(P/E)估值 | 24個月遠期市銷率(EV/Sales)估值 |
微軟 | 53.2 | 19.2 |
思科 | 101.7 | 17.5 |
英特爾 | 42.1 | 11.5 |
甲骨文 | 84.6 | 19 |
IBM | 23.5 | 2.3 |
朗訊(Lucent ) | 37.9 | 4.1 |
北電網路(Nortel Networks) | 86.4 | 6.4 |
總計 | 52 | 8.2 |
高盛又提到,上世紀60年代末Nifty 50泡沫中的領先公司平均市盈率超過34倍;目前歐洲最大型的企業(並非全部都是科技公司)的估值也遠低於上世紀90年代末科技泡沫期間歐洲同等主要公司的估值。 因此,不僅當前領先的科技公司的估值不再極端,在90年代末整體股票估值所體現的更廣泛樂觀情緒,如今也不再復見。
高盛看好科技業前景,儘管曾經歷過可怕的崩盤,但互聯網等昔日曾推動泡沫的技術仍生存下來,並蓬勃發展,在後金融危機時期重新成為業績和利潤的主要驅動力。雖然科技業過去15年的優異表現,總體上反映了市場樂觀情緒和價值重估,但它主要有賴於強勁的基本面,其發展速度和盈利能力均超過了股市的其他部分,並享有持續較高的股本回報率。
高盛精選11隻受惠股
高盛美股策略師重點列出11隻美股,認為均屬AI革命最近期的潛在受益者,略分為三大類︰
- 構建AI技術所需的半導體和相關設備生產商,包括:英偉達、美滿電子科技(Marvell Technology,美:MRVL)和Credo Technology(美:CRDO);
- 利用其廣泛的雲端運算基礎設施,以提供大規模的商業化AI服務的超大規模企業或大型企業,包括:微軟、Google母公司Alphabet(美:GOOGL)和亞馬遜(美:AMZN);
- 正在利用前述巨企之AI技術來拓展其既有業務的公司,包括:Meta Platforms(美:META)、Salesforce(美:CRM)、Adobe(美:ADBE)、ServiceNow(美:NOW)和Intuit(美:INTU)。
該行表示,在原有技術基礎上進行創新、創造新產品的第二波先驅者,或將提供令人興奮的投資機會。 時移世易下,出現透過AI所提供的功能來重塑行業的改革者,若專注發掘它們,也可能帶來更大的投資機會。 另外,具備行內領先執行力的一流適應者,亦有可能成為具吸引力的投資對象。 然而,隨着許多公司適應AI,將帶來越來越多好處,惠及消費者。能夠把握如此機會的公司,也許會獲得更大的收益,超乎目前被市場低估的價值。
相關文章:
【ChatGPT】什麼人會用GPT?研究指少於4分1人用過 娛樂用途佔最多
=====
想自己砌高息股組合,低風險兼月月有息收?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取經
欄名 : 理財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