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產能創新高 能源轉型仍面臨資金缺口

博客 11:30 2023/08/09

分享:

分享:

對於可再生能源來說,去年是相當重要的一年。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全球紛紛尋找化石燃料的替代方案,同時,可再生能源的產量也破了歷史紀錄。然而利率上升使投資成本增加,這會否拖累全球能源轉型的進度?未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如何?

去年有超過80%的新增發電機產能來自於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太陽能和風能),同比增長300吉瓦(GW),達到創紀錄水平。國際能源署更估計,在中國、歐盟、印度和美國的推動下,到了2025年可再生能源將成為主要的新增電力來源。

利率上升影響融資成本
儘管我們取得了這些進展,但令人失望的是,這種進度仍未能使世界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即把氣溫升幅限制在1.5°C之內。如我們要達標,可再生能源的產能便需要進一步大增,例如到了2030年,其產能需為2021年的兩倍,而到2050年,產量更需為2021年的10倍。

近年可再生能源定價穩步下降,加上化石燃料價格上漲,導致可再生能源日趨具競爭力。然而,投資者需要小心通脹壓力、利率上升、供應鏈限制或核心技術未能追上步伐等因素的影響。我們需要投入大量投資基建,才能使可再生能源擴張,但利率上升將會影響到投資成本。

在建設清潔能源電網時需要用到一些特殊的物料,但近年通脹大升、環球供應鏈受挫,可能會導致興建進度放緩,反映全球有必要發展循環式經濟(尤其是回收再用電子廢物),才能以實現氣候減緩的目標。另外,把可再生能源大量存儲起來,也是抵消價格成本上漲的方法之一。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及水力發展等,每種能源各有不同的發展周期、軌跡、風險和機遇。目前水力發電是世界第三大能源,也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估計,到去年年底,水力發電佔可再生能源的37%,高於太陽能的31%及風能的27%。雖然水力發電將會持續增長,但到了2050年,其佔比將會大幅下降,並由太陽能和風能取而代之。

投資金額仍然不足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去年全球在能源轉型方面的投資額達到1.3萬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但金額仍遠遠低於所需水平。IRENA估計,在2030年之前,全球至少要投資35萬億美元才能實現1.5°C的目標,換言之,全球每年需投放逾5萬億美元。

面對這個資金缺口,私人市場也可出一分力推動發展,包括投資於可再生能源項目、相關基建設施(例如電網和管道),太陽能和風能容量存儲解決方案、關鍵礦物和金屬採購(例如可持續採礦、循環式經濟和電子廢物解決方案)等。

除了擴大投資規模,我們也需要擴大覆蓋範圍。目前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地區,仍然集中於中國、歐洲和美國等,例如美國便推出了《降低通脹法案》,歐洲則有《綠色協議工業計劃》)對。然而,很多發展中經濟體仍欠缺足夠財力。因此, IRENA便提出建議,希望成熟國家可以協助發展中國家,提升其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關於作者】Julien Girault 於2020年8月加入安聯投資(Allianz Global Investors),現職為可持續發展分析師。安聯投資作為一家領先的主動型投資管理公司,管理一系列可持續投資基金,提供多元化的可持續投資策略。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安聯投資ESG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