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成港人願與保險商共享更多數據 以獲取個人化服務
科技與管理顧問公司Capco發布粵港澳大灣區保險調查報告指,絕大多數該地區消費者願意與保險公司分享更多個人數據,以獲得個人化服務、更低保費和更順暢的索償流程。
9成受訪者願分享更多個人數據
Capco於今年2~3月調查了香港及大灣區内地城市各近1000位18~65歲的保單持有人,了解他們對保險產品和保險公司的態度。結果顯示,94%香港受訪者和90%大灣區受訪者表示願意分享更多個人數據資料。獲取個人化服務是其願意提供更多資料的首要因素,55%的香港受訪者和60%的大灣區受訪者勾選此項。優化索償流程和認證流程是另兩個重要因素,分別有53%的香港受訪者和54%的大灣區受訪者選擇。47%的香港受訪者和34%的大灣區受訪者表示更低的保費也是考慮因素之一。
首選共享健身或體檢數據
健身或體檢數據是消費者首選的共享數據方式(香港 51%;大灣區 52%)。 家庭智能設備數據是大灣區受訪者的第二選擇(香港:44%;大灣區:49%); 智能手錶/其他無線可穿戴設備數據是香港受訪者的第二選擇(香港:47%;大灣區:47%)。
偏好長期儲蓄險、壽險、健康險
調查還發現,購買保險時的前兩大決策要素是可負擔保費(香港39%;大灣區36%)和能否滿足自身需求(香港37%;大灣區39%)。香港消費者的第三大決策要素是對保險公司的信任度(35%),而大灣區則是交易便利度(35%)。
兩個市場的受訪者都強烈偏好更加個人化的產品,尤其是健康險、壽險和長期儲蓄險。80%的受訪者表示喜歡或者強烈偏好更加個人化的長期儲蓄險產品,例如投資相連壽險產品、年金和儲蓄壽險(香港86%;大灣區79%)、壽險(香港85%;大灣區80%)及健康險(香港83%;大灣區81%)。
不滿賠償緩慢 香港索償滿意度低於大灣區
88%的香港受訪者滿意索償流程,不滿意的原因包括支付賠償緩慢(46%)、文書繁多(46%)、保險公司回覆緩慢(44%)或溝通不暢(22%)。大灣區消費者對索償流程滿意度更⾼(92%),不滿意的因素與香港類似。
52%的大灣區受訪者希望保險公司通過微信等消息平台(52%)提供服務,其次是保險應用程式( 44%)、視頻聊天(27%)。相比之下,香港受訪者的服務期望更爲傳統,集中於通過電話 (48%)和電⼦郵件(48%),保險應用程式和視頻聊天分別佔36%和18%
冀保險App提供多種附加服務
報告指, 保單持有人重視移動應用程式的便利度,希望藉此獲取多種服務,包括獲得生活方式的建議(香港:68%;大灣區74%)和購買其他保險配套產品(香港63%;大灣區73%)。
受訪保險移動應用程式使用者中,所有年齡群組均關注在線健康資訊資源(香港 34%;大灣區 40%)。在香港,有子女的受訪者(40%)比沒有的子女的受訪者(28%) 更需要營養分析服務。與香港的年輕人 (24%) 相比,大灣區的年輕人 (38%) 更想要心理健康輔導服務。
相關文章:
倘患危疾 逾7成人選擇私家醫院治療 人均保障缺口達120萬元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欄名 : 知多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