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歲月入5萬 手持130萬現金 應買儲蓄保或股票收息?

個人增值 20:30 2023/08/03

分享:

分享:

作為一位年齡為31歲,月收入5萬元,股票投資有些虧損,考慮到長遠,個案主角本身有病史和缺乏危疾保險,需要更多備用醫療開支,推算15年後的回報,將2/3或1/3的現金投入儲蓄保險,或投資於收息類股票,可能也會達到相同的效果,到底如何做出合適選擇? 看看龔成是如何回應:


讀者:
老師你好啊!想請問一下,我宜家31歲,月入5萬,同家人同住。宜家手上有約130萬現金,另外股票之前好散地買落有約30萬,但大部分都有虧損因為都幾年前購買。


由於有病史所以沒有危疾保險,未來希望資金除左置業希望可以保障醫療費用,所以有考慮現金是否應該放2/3或1/3於儲蓄保險?呢類產品看似15年後回報比較理想,定其實應該投資於收息類股票其實可以有一樣效果?
謝謝你!


現手持股票:
中國移動 (00941) HK$52.00   @ 500
盈富基金 (02800) HK$19.31   @ 813
政府綠債 (04252) HK$100.00 @ 300
工商銀行 (01398) HK$4.50    @ 3000
建設銀行 (00939) HK$5.76    @ 4000
香港電訊 (06823) HK$12.50  @ 4000
恒基地產 (00012) HK$34.50  @ 1000
阿里巴巴 (09988) HK$151.00@   600
比亞迪 (01211) HK$223.65@     99
小米集團 (01810) HK$19.00  @ 1623
  TSM  US$107     @    23


龔成︰
首先,我想你先清楚"危疾保險"架用途。
危疾,佢賠償係以一個指定金額計算,同醫療保不同(醫療保,係買黎對沖醫療住院手術等方面開支,係實報實銷。)。這筆賠償,無指定用途。
因此,危疾除了可用作抵銷部份醫療開支外,最重要係填補你因長期不能工作,所失去的收入。
由於危疾係一些大病,一般治療至休養,可能講緊係2-3年。所以,你可以用你2年左右年薪,作為基礎標準。
再按你現時和預期將來家庭開支狀況、保單條款等,再進行調整,咁就可以。


我明白你以往可能有一些疾病,令你被拒保。但你先攪清楚,保險公司係︰
1) 成個危疾唔比你買(Decline)
2) 暫時唔比你買住(Postpone)
3) 比你買危疾,但唔保某個病/器官(Exclusion Clause)
若是1),我相信你買大部份保險都會有問題,咁無法子。
若是2),你可以往後再嘗試申請危疾保險,佢一般會講你達至乜野條件,就可以再申請。
若是3),我建議你都照買,同時都要買埋醫療保。因為你未來時間,始終仲有機會出現其他疾病。


我建議你同你保險代理討論翻,叫佢比個建議你。
至於未來增值、置業和儲一筆資金(去抵銷你個不保疾病架風險),我偏向建議你用優質股去做。儲蓄保唔係唔得,但佢增長力好弱,除非你風險承受力好低,或者零投資知識,否則不太建議。
未來投資策略上,你應以增值為主,建議你用「平穏增長股」 + 「潛力股」作組合,去創造一個增值平台。
你的組合中的股票,都有長線投資價值。
但中移動(00941)、建行 (00939) 、香港電訊 (06823) 、工行 (01398) 、政府綠債 (04252) 都屬於收息工具,增長力不大,你這個年紀不適合持有太多。


而其他大部份,都係屬於潛力股,「平穏增長股」的比例較少。建議長遠慢慢將收息股,轉至平穏增長股類,去提升翻個組合增長能力。
以下是一些具質素的平穏增長股,分注咁慢慢換碼就得。
現時大市在合理區中下至底部,你手上現金比例較高,建議你再入多少少貨。在扣除最少半年生活開支(作應急儲備)和潛在中短期醫療開支後,你持股和現金比重,最好係7:3或8:2之比。
未來再有新資金,可以用月供模式儲貨。
你每月5成儲蓄做月供股票。其餘先儲起,用一邊月供一邊儲蓄的策略。目標係上述架平穏增長股,如果想進取少少,都可以加入一些潛力股,並長線持有。

【本文獲作者龔成授權轉載】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龔成

欄名 : 80後百萬富翁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