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療法日新月異 危疾保障亦需與時並進

博客 13:30 2023/07/28

分享:

分享:

癌症治療方法日新月異,但也可能為患者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所以,近年有部分危疾保障計劃加入了嶄新元素,以助客戶安心應對危疾挑戰。其中更有一些保障專為末期癌症患者而設,可助患者減輕財政負擔。

境外或非傳統末期癌症治療
部分末期癌症患者,或由於其居住地未能提供個別治療或手術方案,或為了儘早接受治療或縮短輪候時間,可能會考慮到境外求醫。畢竟,危疾當前,時間就是生命,患者當然希望爭分奪秒,把握黃金時間到境外接受最佳的治療方案。

另一方面,有部分患者在接受傳統治療後,發現未能獲得預期成效,或承受不了傳統藥物的副作用,或由於現有的傳統治療方案只提供有限選擇,可能會按醫生建議,轉用非適應症或處於臨床試驗階段的癌症藥物等的非傳統的末期癌症治療方案,希望藉此提升治療成效。

所謂「非適應症」的癌症藥物,一般指醫生為患者處方由藥品監管機構批准的藥物,這些藥物試圖用於治療與原定用途不同的癌症類型。

以往癌症患者若使用非傳統的末期癌症治療方案,一般的醫療保險計劃都未能就此提供保障,但現時市場上已有危疾產品為非傳統或境外的治療方案提供額外財政支援,為末期癌症患者就接受非適應症或臨床試驗的癌症藥物治療,或在境外接受手術或非手術治療,例如電療、化療、標靶治療、骨髓移植、免疫治療、幹細胞治療等等,提供末期癌症治療保障,有助減輕患者的財政負擔,讓他們可專心接受治療。

危疾保障範圍需與時並進
近年隨著危疾日趨普遍,個別危疾計劃所涵蓋的疾病種類亦有所增加,部分產品已涵蓋逾百種危疾和疾病,甚至多達120種以上,而且包括嚴重危疾(例如癌症、心臟病和中風)、早期危疾(例如原位癌和早期甲狀腺癌),以及多種兒童疾病(例如自閉症、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保障範圍可謂越來越周全。

隨著醫學進步,癌症已非不治之症。癌症治療方法不斷創新,危疾保障計劃在設計上亦須緊貼市場需要,才可幫助客戶渡過難關。因此,在選擇危疾保障時,消費者應該仔細了解有關計劃所提供的保障範圍,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這樣,在危疾來襲時,就能夠得到更好的保障,提高痊癒的機會。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李旭明 宏利香港及澳門首席產品總監

欄名 : 宏觀先機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