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重返職場 分享4個一般人對退休的誤解

個人增值 21:45 2023/07/29

分享:

分享:

雖然現在年輕人都對退休生活有新定義,但很多老一輩仍然覺得,到了退休年紀就應該退休離開職場,享受休息時間。根據CNBC引述斯坦福大學長壽中心的數據,目前美國5歲兒童中的一半預計能活到100歲,所以60歲不應該是一條分界線,距離結束生命還有近40年,可以做更多的新嘗試。

George Jerjian是一位傑出的作家和製片人,他在50歲出頭的時候,因為健康問題被逼提前退休,當時醫生診斷只剩下6個月的生命,不過幸運的是現在還很健康。在經歷了焦慮、無聊的退休生活後,Jerjian在62歲時決定重返職場,創辦了一間教育公司,以自身經歷作為參考,主要幫助即將退休或已經退休的人重新找到生活的目標,實現更充實的退休生活。現時68歲的Jerjian列舉了以下幾個大家關於退休的誤解,希望更多人可以重新思考。

退休誤解一:人生應遵循既定路線
許多老一輩的人都認為,人生應該分為三個重要的階段:接受教育、找到工作並結婚生子、退休並享受休息時間。但人生比想象中更有彈性,並沒有人規定一定要按照既定的線路運行,就算退休之後60歲、70歲,也可以開啟新的職業、認識新的人。

退休誤解二:老年人無法學習新事物
在孩童時期,大家總是充滿好奇心,但隨著年齡增長,大家逐漸不再問問題,這並不是好現象。大腦是一塊需要鍛煉的肌肉,不斷思考和學習新事物可以幫助我們感受到與世界的聯繫,也有利於大腦健康和記憶力保持,老年人更應該接觸新事物。這些新事物不一定是極度創新或潮流,可以是一些自己愛好的事情,例如,園藝、寫作、手工、慈善機構等等。

退休誤解三:20 多歲和 30 多歲是最好的年紀
社會中有一種説法,即所有事物和每個人都有保質期,20多歲和30多歲是一個人最好的年紀。其實,最好的年紀不應該用年齡來定義,60多歲也可以是最好的年紀。觀察身邊的長輩或老年人可發現,其實他們很多内心都不老,甚至比年輕人還年輕。

退休誤解四:思考死亡沒有意義
坊間還有一種避忌,就是不談論死亡相關話題,認為非常不吉利並沒有意義。但如果大家可以將每一天都當作生命中最後一日,可能過得更充實,將重心都投入在對自己而言重要的事情上。另外,當將死亡放在眼前,對於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能更坦然。

Jerjian説道,他最好的建議是更關心自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美好和艱難的經歷,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掌握不同的技能,並承認自己的進步。不必用年齡為自己設限,調正心態,任何年齡都可以很精彩。

相關文章:

退休4大支柱 錢財只是其中之一 過來人分享︰「我們每天醒來最需要的是目標」

逾半港人預計︰退休後仍要工作 住屋成本升、年輕人難照顧長者

【理財加油站】退休生活不如預期?3大經驗 退休人士後悔沒有早了解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退休理財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