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財務出現問題 我們應該獨自承擔嗎?

博客 13:34 2023/07/27

分享:

分享:

大家是否知道,為什麼貸款公司都喜歡標榜借錢人士毋需露面,甚至還刻意強調我們可以一個人去借錢呢?

想獨自借錢的原因

一般負債者如決定獨自借錢,離不開兩大原因:

(一)擔心面子受損。未知你會否認同財力是一個人的自信心來源之一? 對大部分人來說,管理金錢不善導致負債,或許是能力不足的表現,更勿論要開口向人借錢。其實,外國有一個說法叫”Financial Shame”,雖然中文未有正式譯法,但就好比我們華人掛在咀邊的「講錢傷感情」。當我們根深蒂固地相信「講錢傷感情」,開口問人借錢就變得既尷尬又沒面子。因此,有些人一出現財務危機,便選擇直接奔向財務公司,盡量隱瞞身邊人,以便維持在別人眼中的正面形象。

(二)受社交關係所限,或再沒有可借的對象。他們一般會先借盡身邊人,當人人都對他耍手擰頭,只剩自己面對龐大欠款,無人可借才無奈向財務公司貸款,有些時候也沒有計算能否按時還款,只集中處理眼前財困。

負債不可能獨善其身

然而,借款廣告常常標榜的「好處」,分分鐘令借貸人跌入永不翻身的深淵。一般借貸是需要填寫擔保人或諮詢人的,因此借錢又怎能獨善其身呢? 負債定必影響家人或伴侶,甚至是下一代。面對財務問題,難道借錢便能夠一筆勾銷了嗎? 一般當一個人考慮到借錢,大都已經背負多種財務壓力,或受錢財困擾多時,思想往往亦較紊亂。有研究提到財務壓力會令人作出不理想的財務決定[1]、視野變短,只見還清當前數,不見日後長遠的還款期。長期累積債務會將自己逼到無路可走,最後變得負債纍纍,並自覺「冇得揀」而作出危險的決定。

借貸前三思而後行

廣東話有一俗話說「有早知冇乞衣」,如果不想因借貸令自己走投無路,不如在借錢前,先簡單回答以下問題,避免衝動貸款。

1.你知道借錢的年利率嗎是多少嗎?

2.你有重覆借貸嗎?持續了多久呢?

3.你的擔保/咨詢人會填誰呢?他能為/同意你承擔債務嗎

4.日後還款周期的頻率是什麼? 兩周一次?一個月一次?

5.你有信心保障在還款期間保持穩定的收入來源嗎?

6.你要還到多少歲,才能還清整筆欠債?

現時網上亦有很多借貸計算機可加以應用,預測借貸後的還款及生活,以下作參考例子之用:

投委會- 貸款及債務計算機 - 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按此

「欠債一筆清」 但如何避免再欠債?

借貸或可解燃眉之急,但直視債務成因才是避免欠債的不二之法。而欠債成因眾多,例如有調查顯示18-29歲的年齡組別較常因為追求物質而借錢[2];另有賭博成癮的陋習,又或是只著重投機而未有適當地分散投資等情況,都會造成欠債的風險。

要對症下藥處理好債務,首先要對自己處理財政上的不足有所認知,並適當地向專業人士求助。另外,如果未學會收支平衡,即使收入再高都有欠債的風險。而避免收支失衡的方法,就是打好理財基本功,首先有穩定收入,不花過度的開支,盡量累積金錢;如有足夠資本再揀選能力可負擔的投資產品。

不過人性習慣取易不取難,廣告聲稱「欠債一筆清」,或許能夠清走你當時背上的重擔,但清不了你欠債的源頭。一日根源未清,債務永伴長存。

應如何幫助欠債的家人?

當債務累積超過一年,就可能有變成長期債務的危機。筆者如在輔導服務中遇到多年來一直不間斷地負債的個案,都會嘗試了解他們與家人的關係。通常情況一般都頗為極端:有人與家人多年未有見面,亦有人持續獲得家人協助還債,甚至有家人賠上自己的資產及退休金協助欠債人還債。明白人人都不願眼看親友走入絕路,但協助家人還債,尤其是重複借貸者,能否保證他們不再出現不良借錢行為呢?如自己能力有限,我們又是否必須為他們的財務問題負上責任? 處理債務的首要,是要讓負債者檢視自己的財務習慣,並處理問題的源頭,千萬不要誤會提供金錢可以一勞永逸解決他們的債務。

其實,除了提供金錢援助,適時在身邊給予情緒支援,表達你願意與負債者一起面對困難,亦未嘗不是有力的支援方法。有調查指出,借錢帶來的心理壓力可維持達2年以上[2],建議大家都先以正向對話去理解對方的困境,避免惹來更多爭拗,再仔細考慮是否給予金錢協助。即使選擇借錢協助對方解決燃眉之急,也必須同時協商可行的還款方案,讓他承擔應有後果,方為上上策。

下次想向財務公司借錢之前,不妨給自己「留一條生路」,先與信任的親友坦誠相見好好傾談,放鬆當下緊張的心情、聆聽多角度的意見,再作明智的決定。

參考資料:

[1] https://labsnews.com/en/articles/experts/financial-stress-decision-making/

[2] Borrower Study 2022 Financial Education Coordination Committee Meeting 20 July 2022 Investor and Financial Education Council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葉玉瑩 香港家庭福利會理財教育中心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認可富足家庭認證導師、認可婚前輔導員

欄名 : 從心學理財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