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影響員工表現 企業如何維持勞力供應穩定?
在過往幾年,股市投資為許多投資者用作增加被動收入的方法。根據Gallup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5月,58%的美國人口擁有股票資產,而其中 89%成年人的收入高達$100,000;當中79%更是研究生。工作模式的轉變,例如混合辦公及在家工作的模式,能讓員工擁有更多時間進行投資相關的活動,繼而增加資產。
儘管股票市場瞬息萬變,但數據亦證實了投資確實能讓投資者在其中賺取可觀的回報。在2023年,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在3月上升了3.51% ,由年初至今起累積高達7.03%回報率,甚至有其他股票錄得更佳表現。現時股票市場投資門檻下降,令大眾更容易參與其中。以零股交易為例,投資者不用使用大量金額購買整股亦能參與投資。許多股票經紀公司如Robinhood亦提供免佣金交易,零售股票交易服務的興起讓投資交易變得簡單方便。
企業為何需留意員工投資狀況?
投資股票會影響個人資產,更直接影響整體稅收或間接地改變家庭決策。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最近完成一項研究,分析從股市獲得的資產如何在個人層面上影響勞力供應。研究從中國一間行業領先的保險公司及深圳證券交易所(SZSE)收集股票投資數據並進行分析,得出以下兩個重要發現:
1. 股票投資回報對員工表現有顯著負面影響
研究發現,在對比個別工作表現及股票投資的兩組數據後,當投資的月回報率增加10%時,隨後一個月的銷售佣金將減少3.8%。此外,當員工獲得相對於平均收入比例較多的股票投資回報時,將對勞力供應造成更顯著影響。
2. 股票投資回報達一定水平 員工會減少勞力供應
分析亦發現,只有過去一個月的股票投資回報會對下一個月的銷售佣金產生數據和經濟性的影響,與時效性亦有密切關係,與依附理論吻合,表示員工會根據股市投資回報產生短期心理影響,當他們達到特定的收入水平時,員工會減少勞力供應並選擇享受更多休閒活動,企業領袖需要留意。
影響勞力供應的因素不僅來自股票投資,另一項研究指出,樓價亦會成為員工表現下降的因素。當樓價上升時,擁有房屋物業的員工會持續地立刻以每月增長 19%的記錄在工作時間裏進行個人活動。
提升員工金融及投資知識 穩定工作表現
在投資上所獲的資產及其波動能影響員工的工作和表現,甚至企業財政與生產力。為了減輕其負面影響,企業不僅需要提供合理薪酬,還要投放更多資源在財政福利上。例如幫助提升員工對金融及投資的認識,讓他們可以在投資和退休儲蓄等個人財務中做出明智的決策,從而減低財政壓力,保持工作表現穩定。
對金融及投資認知較深的員工大多更能理解公司的福利,例如股票期權、退休計劃和其他投資機會。提升員工相關方面的知識能增加他們與公司的互動,並對其整體工作感到更滿意,亦可促進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並建立聯繫,統一個人與公司成就。最近,Dell察覺到在此方面投入培訓的需要,並建立了一個電子健康平台,為員工身、心及財政方面的需要提供協助及相關資源。另一方面,美國威訊通訊亦設立員工支援計劃(EAP),目的為協助面臨財政困難的員工,及提供非退休相關的財政福利。
投資資產波動能對員工的工作表現產生重大影響,而隨著越來越多大眾以股市投資作被動收入,企業有必要採取行動以保障員工及維持穩定的勞力供應。相關的培訓能讓員工有足夠能力,獨立做出明智的個人財政決策,並了解股票市場波動如何影響自身的工作表現。企業可以透過為員工提供財政及相應需要的福利,從而保持穩固的勞力供應,更加從容地應對市場動蕩。
隨著時代進步,培養員工讓其擁有金融及投資的知識將成為職場文化中重要的一環,而優先將此因素納入政策的企業將在長遠發展佔有優勢。
【關於作者】鄒欣博士現任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財務及決策學系助理教授,曾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提供優配研究金。鄒欣博士的研究廣受世界頂尖的學術期刊刊登,如《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Economic Policy》、《Management Science》、《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和《AEA Papers and Proceedings》。鄒欣博士現主要進行有關家庭金融、家庭可持續性、數碼轉型、電子商貿及金融科技、金融中介和金融行為學的研究。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撰文 : 鄒欣 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財務及決策學系助理教授
欄名 : 商管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