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透過年金自製退休長糧? 靈活安排入息、額外保障

博客 12:21 2023/06/30

分享:

分享:

長壽是福,但也帶來一定的風險,例如健康轉差、退休儲備不足等。根據政府統計處在2022年底發表的《香港人口趨勢1991–2021》,2021年男性出生時的平均預期壽命為83年,女性則為88年。要應對長壽帶來的風險,必須要有完善的理財規劃。近年來,退休理財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各具特色。以年金為例,除了可提供穩定的入息流外,也有不少產品可提供額外的保障。

即期VS延期 按不同需求選擇年金種類

年金一般可分為「即期年金」和「延期年金」兩種。「即期年金」的保單持有人在繳清保費後,便可隨即開始收取定期年金入息。準備退休並打算為自己自製「退休長糧」的人士,可考慮選擇「即期年金」。

如希望以定期儲蓄方式累積資金,作為日後退休儲備的在職人士,可考慮「延期年金」。「延期年金」可分為「累積期」和「領取期」兩個階段。保單持有人在較年輕時繳付保費,讓資金在「累積期」内積存生息,並讓保險公司通過投資令金額增長。經過指定年限進入「領取期」後,保單持有人便可在期內定期收取年金入息。

靈活安排領取期

必須留意,一般年金產品的入息可分為「保證」與「非保證」兩部分。顧名思義,非保證入息可以是浮動的,通常受保險公司的投資回報、理賠及盈利等因素所影響,未必能夠完全兌現;而保證入息則可確保保單持有人在年金領取期內獲取收入。

退休後除了要應付生活開支,亦要面對通脹風險。有保險公司在推出年金產品時,在入息開始年度之後的9個保單年度內,保證每月入息以相等於首期保證每月入息的3%按年遞增,以助對抗通脹,期後保持不變,同時更會提供由終期紅利支取的非保證每月入息。此外,有年金產品為客戶提供靈活選項,容許保單持有人在繳清保費後的10年內,並在年金入息開始前,彈性地更改入息開始年度^,令退休計劃更富靈活性。

首名保單持有人同受保

年紀愈大,健康轉差的風險亦愈高,繼而構成財政壓力。以認知障礙症為例,據醫院管理局資料顯示,本港65歲以上患有認知障礙症的人士,佔同齡總人口比例約為5%至8%,80歲以上患病比率估計更高達20%至30%*。

有見及此,有保險公司在年金產品內特設對嚴重認知障礙的保障,除了受保人,首名保單持有人同樣受保。如在緩接期**後,受保人或首名保單持有人被診斷患有嚴重認知障礙(以較早者為準),將可獲得額外賠償,以應付突如其來的額外開支。這對患者及其照顧者而言,可有助減輕財政負擔。

年金作為一種長期保險產品,既有助年輕人及早養成儲蓄的習慣,也可為退休人士帶來穩定的收入流。當然,在投保之前,需要清楚了解產品的結構和特性,並要考慮自己的財務負擔能力,才可為自己打造理想的退休生活。

註:

^ 未必適用於所有的保費繳付期。

* 立法會研究刊物:《為認知障礙症長者提供的護理服務》(2017);根據醫管局2017年統計資料

** 緩接期是指於基本計劃的保單簽發日或保單復效生效日 (以較後者為準) 起計的5年內。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李旭明 宏利香港及澳門首席產品總監

欄名 : 宏觀先機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