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3成香港長者與子女同住 老年人在職數量增一倍多 被迫重返職場
近年來,人口挑戰逐年嚴峻,出生率下降導致家庭規模逐漸縮小,人口老齡化亦隨之加劇,不禁令人思考,不斷變化的家庭動態將如何影響未來老年人群的退休生活及年輕人對家庭的支持?
30%香港長者與子女同住 亞洲4地中比例最低
根據宏利最新《環球投資情報》顯示,家庭結構的變化可歸因於多種因素,包括現代化和城市化,這不僅是亞太地區市場面臨的普遍挑戰,也是西方國家面臨的普遍挑戰。然而,與西方國家不同的是,亞洲大多數老年人仍與子女同住。
宏利調查了香港、台灣、馬來西亞及印度尼西亞四個市場的情況顯示,自2006年以來,香港長者與配偶及子女同住的比例一直維持在30%左右,台灣65歲以上人口中,51.2%與子女同住,70.1% 的馬來西亞老年人與家人和其他家庭成員住在一起,印度尼西亞60歲以上的人口中的大多數仍然與大家庭生活在一起,近60%的人與成年子女住在一起。
曾經子女被視為老年保障的重要潛在來源,但隨著生育率的下降,這種趨勢將會被改變。因此,下一代不但要做好為退休父母提供支持的準備,也要意識到,未來退休後,可能存在子女支持減少的可能性。
家庭支持的4大類型
宏利調查了四個市場中代際支持在養老保障中的作用,發現家庭支持基本上分成四大類型:
- 財務支持:可能涉及提供財務資源,包括支付賬單、購買商品或服務,或提供資本或信貸
- 工具性支持:可以包括範圍廣泛的幫助,例如家務、烹飪、購物、跑腿、交通和個人護理
- 情感支持:可以是非特定的,比如簡單地對老年人表示關心和同情,幫助他們應對自己的情緒和經歷,或者確保他們不會感到孤立和孤獨
- 信息支持:包括提供有關廣泛主題的建議、指導或有用信息,包括財務、健康或其他數字/行政協助。
哪些因素會影響不同世代之間的資源轉移?
不同世代之間的資源轉移又受4種因素影響,其中,調查發現,通過國際比較,亞洲人獲得家庭經濟支持的比例最高。
- 人口統計數據: 例如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教育和民族文化背景
- 需求和機會: 包括健康、財政資源和就業狀況
- 家庭結構: 即家庭組成、家庭關係和早期家庭事件
- 文化背景結構: 包括國家政策和社會規範
在職老年人數量增136.6%
誠然,年輕人的經濟狀況直接影響對長者的經濟支持,然而,隨著住房成本激增和生活成本的上升,不但導致老年人的財務狀況不斷惡化,還削弱了年輕一代照顧家中長者的經濟能力。
為了應對這些新的家庭和社會文化現實,香港的老年人口被迫改變他們長期以來的孝道期望,並繼續工作以支付他們的生活費用,在過去十年中,在職老年人的數量增加了 一倍多(增長136.6%),這主要是65至74歲年齡段的在職老年人激增。
儲夠600萬提早退休 現在靠揸的士賺生活費 退休切記3個大忌
「養兒防老」已out! 準備好「養老防兒」了嗎? 應趁早做好退休規劃
【開市追揸沽】港股大反彈弱勢扭轉?憧憬內地救市內房股有救?
=====
想盡早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取經
欄名 : 理財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