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保險不容隨便 Z世代應如何揀選合適自己的保障?

博客 17:00 2023/05/30

分享:

分享:

初踏社會的Z世代(泛指90年代中期至千禧後出生的年輕人),因為生活場景與角色的轉變而開始考慮訂立理財目標,但他們未必將購買保險作為首要考慮。由於他們的事業剛起步,手頭資金有限,同時亦應付日常開支,包括生活費及學費貸款等等,因此他們會將保險視為次要的支出。此外,不少Z世代未曾接觸保險,他們可能對保險的價值和作用缺乏了解,故此未必意識到購買保險的重要性。由於對保險認知有限,他們或不懂得如何選擇合適自己的保障,形成保障缺口。

身故保障缺口6.9萬億元

保障缺口是指保障需要減去可用資產後的金額,很多時由於投保人未有妥善管理風險,導致影響家庭成員的生活,尤其因身故風險帶來的影響最為嚴重。一般而言,身故風險保障缺口令家庭在遭遇不幸時,因而面對財政困難,未能維持原有的生活水平。根據保險業監管局發表的《保障缺口「身故風險」研究》1報告,2019年香港身故風險保障缺口估計為6.9萬億港元,相當於每名勞動人口約190 萬港元,這反映消費者在投保時未有仔細根據自身的身故風險保障缺口和財務資源,周詳檢視其保險組合,為個人及家庭成員提供足夠的保障。

可依經濟狀況考慮「入門級」保障

筆者認為,Z世代可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而選擇合適的保險計劃。Z世代剛開展事業,經濟根基未穩,另一方面亦需要應付生活開支,對於經濟能力有限而又想為自己添置保障的年輕人,他們可考慮選擇純保障並保費相宜的「入門級」保險產品。舉例來說,筆者從事的保險公司提供定期人壽保障計劃,保證全城最低價,保費只需每日港幣1元2,即可獲100萬港元保額。加上計劃保證於保費繳付期內維持保費不變,令Z世代更容易掌握保險的財務預算。

另外,部份Z世代的收入仍在起步階段,他們未必擁有足夠的本金進行投資,投保儲蓄保險成為他們累積財富其中一個主要方法。儲蓄保險是指具有儲蓄成份的保險計劃,適合承受風險能力較低、對投資認識較少,或是沒時間管理資產的人士。由於投保人需要定期或一筆過向保險公司繳付保費,這種供款的形式能有助他們養成儲蓄習慣,從而建立長遠的財務規劃。以筆者公司的智易儲蓄保為例,具備保證派息率及靈活提款無收費兩大特點。因此,就算面對突如其來的財務壓力,仍可隨時提取存款3,不收取任何費用。即使於保單到期前退保亦可全數取回本金及獲得利息,適合既想儲蓄又想在任何時刻都有一筆隨時動用現金的人士。

善用網絡了解計劃細節

筆者亦想指出,掌握保險計劃的細節亦是重要的一環。不少Z世代因為初次購買保險,或會忽略仔細閱讀計劃內容以及保障細則。其實,Z世代在投保前需研究及了解計劃細節,選擇保障額時要注意需填補個人收入損失以及家庭支出,以維持家庭生活水平作為考量,避免形成保障缺口。現時, Z世代可通過網上保險平台提供的資訊,方便理解保障內容及投保步驟。

事實上,Z世代偏好利用網絡世界找尋資訊,並熟習運用科技處理日常生活事務。適逢香港近年興起網上投保的服務,Z世代對利用網上保險平台逐漸受落,這正切合他們的需要:一站式、方便快捷、發掘性價比高的產品。以筆者的公司為例,致力將科技提升保險體驗,提供一站式網上保險平台,投保人只需回答3至5個簡單問題,毋須露面和驗身,最快5分鐘即可完成投保申請,享受簡易靈活的保險服務。

Z世代對未來風險感知較低,覺得自己還年輕,身體健康,未來風險的發生可能性較低,未必將購買保險作為首要任務。事實上,保險是人生風險管理的重要夥伴,年輕人應趁早規劃人生藍圖,未雨綢繆。購買保險時,除了按個人的實際需要之外,亦要主動了解計劃細節,以獲得物有所值的保障,要為未來的生活做好準備。

備註:

1. 資料來源:https://education.ia.org.hk/tc/tool/report.html 

2. 假設一名18歲的香港女性(非吸煙者)投保,保障額為HK$100萬(保單保障期5年),其所需年繳保費相等於HK$310,便得出每日保費為HK$0.85。產品受條款及細則約束。

3. 於保單有效期間,客戶可以隨時透過BlueHK手機APP向Blue發送通知提取部分戶口價值,惟須受制於最低提取金額(HK$100)和最低戶口餘額(HK$500)。

【關於作者】孔德秋現為Blue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他在業務發展、創新策略、科技及企業營運,以及風險管理方面擁有逾30年的豐富經驗,涉足領域遍及亞洲、歐洲及美國等地區,行業涵蓋保險、資產管理及銀行業,並於多間知名金融機構出任環球及地區高級行政要職。

=====

【開市追揸沽】債限達協議港股見底未?  美團、網易績後部署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孔德秋 Blue 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

欄名 : 保險要識「簡」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