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 Gates對年輕人的5項忠告︰生活比工作重要、選擇能解決問題的工作

個人增值 13:08 2023/05/16

分享:

分享: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從未完成本科學位,他在3個學期後從哈佛大學退學,創辦了微軟。他近日在北亞利桑那大學的畢業典禮上發表了演講,分享自己離開哈佛後的幾十年中學到的一些智慧。他説,如果自己完成大學學業,畢業時會希望有人告訴他以下5件事︰

人生不是一場獨幕劇

蓋茨説:「你現在可能面臨很大壓力,要對你的職業生涯做出正確的決定。」「可能感覺這些決定是永久性的,但其實它們不是。」

他回憶,自己在學生時代也曾與這種壓力作鬥爭。當他在1975年與他人共同創立微軟時,一度認為自己將在那裏工作一輩子。

他説,他很高興自己錯了。

蓋茨確實在微軟工作了很長時間:他在2000年之前是微軟首席執行官,擔任董事會董事一直到2014年。「今天,我仍然從事軟件工作,但慈善事業是我的全職」,他説。他與前妻共同創立了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主要關注氣候變化、性別平等和醫療保健等全球問題。根據其官方網站,自2000年以來,它已捐出656億美元的贈款。

蓋茨指出,重新評估你自己和你的目標是一件好事,即使它們與你最初的想像不一致。

虛心向他人學習求教

作爲一家市值幾萬億美元的公司的聯合創始人,蓋茨每天都在學習新事物。 

他説,從大學輟學時,他也曾以為自己無所不知。最終,他意識到:學習新事物的第一步,是擁抱你不知道的東西,而不是專注於你已經知道的東西。

蓋茨建議學生們也要這樣做。他説:在你職業生涯的某個階段,你會發現你正面臨一個無法獨自解決的問題。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不要驚慌。吸一口氣。迫使自己把事情想清楚,然後向聰明的人學習。

這些人可能是經驗更豐富的同事;也可能是同齡人,他們有很好的視角,會讓你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還可能是該領域的專家,願意通過私信回复你的問題。

蓋茨說:「我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幾乎都是因為我找到了知道更多的人。人們是想幫助你的。關鍵是不要害怕問。」

做能解決重要問題的工作

蓋茨也鼓勵學生抓住機會幫助他人。

他説:「你們畢業於一個有巨大機會來幫助他人的時代,新的行業和公司每天都在出現,這將使你們能通過做出改變來謀生。而科學和技術的進步,使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產生巨大的影響。」

機會無窮無盡,蓋茨認爲,畢業生們可以作為護林員對抗氣候變化,或作為程序員幫助人們從人工智能中受益。

他説,當你每天做的工作是有助於解決一個大問題,它能使你有精力去做到最好。「它使你更有創造力,使你人生的目的感更強。」

勿低估友誼的力量

蓋茨表示,自己大學時代的最大遺憾之一,是不夠善於交際。當年他把大部分時間花在課堂或學習上,幾乎沒有留下建立友誼的空間。現在,他建議畢業生繼續重視在大學期間建立的聯繫。

他説:「與你『交往』的人、上課時坐你旁邊的人,不僅僅是你的同學,他們是你的網絡、你未來的共同創辦人和同事,你的支持、信息和建議的最佳來源。唯一比你今天走下舞台時帶走的學位更有價值的,是和你一起走在台上的人。」

蓋茨的一些老朋友在他人生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高中同學Paul Allen是微軟聯合創始人。大學好友Steve Ballmer成為他的繼任者,擔任微軟首席執行官。

今年3月,蓋茨甚至説,他收到的最好建議是關於友誼。這份建議來自他的老友、同為億萬富翁的Warren Buffett。

Buffett告訴他:「最終,重要的是朋友們如何真正看待你,以及這些友誼有多牢固。」

適度鬆弛不是懈怠

蓋茨認爲,努力工作可以讓你加薪升職,但你不應該以犧牲自己的生活為代價。他表示,自己學到這個教訓太晚了。

「當我在你們這個年齡時,我不相信假期、不相信周末。我認爲和我一起工作的人也不應該相信這些,」他説。他甚至追蹤微軟員工,記下誰在辦公室呆得晚、誰走得早。

成為父親之後,他才意識到「生活中還有比工作更重要的事情」。

他説:「不要像我一樣等了這麼久才學到這個教訓。花時間來培養你的人際關係。慶祝你的成功。從損失中恢復。在你需要的時候休息一下。當你周圍的人需要時,也請他們放鬆一下。」

【巴菲特】股神這樣管理情緒︰「留待明天才出口傷人」

全球首富的人生要訣︰勿為天賦而驕傲、選擇做困難的事才值得自豪

成功人士共通點? 傳記作家︰Elon Musk、Bill Gates同Steve Jobs呢兩種性格都一樣

=====

【開市追揸沽】恒指季檢結果出爐怎部署? 騰訊業績前瞻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理財名人堂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