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候風險可望改善 創造獨到投資機會

博客 11:49 2023/05/10

分享:

分享:

相對歐美等成熟市場,中國企業對於氣候風險的管理似乎有待改善。但隨著全球和中國的監管日趨嚴格,再加上消費者日益重視可持續議題,筆者相信這種情況將會有變,並有望改寫整個中國股市的格局。

氣候風險:物理風險和轉型風險
何謂氣候風險?簡單而言,氣候風險可以分為物理風險和轉型風險兩種,前者是由氣候變化引發的自然災害,對資產價值、生產力和整體經濟活動造成的潛在損害,當中又可以分為急性事件(與氣候相關的山火、熱浪、洪水及風暴等)及慢性變化(如溫度上升、水源短缺和海平面上升等)的影響。以水資源問題為例,中國人口和經濟產出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低海拔和沿海城市,水源短缺和海平面上升將為中國經濟帶來深遠影響。

至於轉型風險,則主要是源於綠色經濟轉型期間的政策發展,可能導致某些行業面臨資產減值或更高的業務成本。相較於物理風險,這些轉型風險較易經由規則和機制來量化,從而評估資產價值和業務成本所受到的影響。在評估中國股票時,我們看到已經有愈來愈多分析師和投資者把轉型風險納入其中。

中國早前宣布脫碳計劃,目標是在2030年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達到峰值,並於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個計劃將對各行各業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舉例說,於2021年開始運作的中國國家碳排放權交易體系(ETS),覆蓋逾2,000家電力公司,並將會擴展至更多行業。

除了涵蓋不同行業,未來幾年ETS的目標更包括制定明確的長期減排目標、建立有需要的法律框架、提高企業的碳數據質素和披露,也有可能提高碳定價。這些因素既為中國公司帶來不同風險,也創造了潛在機遇。隨著ETS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所有中國股票投資者都必須對之認真對待。

中國商業經營方式將會有變
可以說,加速綠色轉型已成為政策制定者的任務之一。事實上,在很多司法管轄區,都強制要求上市公司發表與氣候相關的披露報告,而評估和量化氣候風險對投資組合的影響,也漸漸成為大勢所趨。我們也看到,投資者愈來愈關心氣候風險。隨著中國企業、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對氣候風險的認識和融合加深,中國的商業經營方式也將會改變。

這就是為甚麼我們認為,在投資中國公司時,把氣候風險因素納入其中,有望為投資者帶來更獨到的機會。以主動的投資方法,例如對不同地區作出深入的了解、與公司保持緊密對話等,有助投資者把握這些宏觀趨勢,並將之轉化為有利的選股因素。

【關於作者】何忠熙為安聯投資(Allianz Global Investors)可持續發展專員,專責推動亞太區內可持續投資產品的發展和策略, 並負責可持續發展相關的顧問和倡導工作。安聯投資作為一家領先的主動型投資管理公司,管理一系列可持續投資基金,提供多元化的可持續投資策略。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何忠熙 安聯投資可持續發展專員

欄名 : 安聯投資ESG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