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月入2萬 如何靠月供股票、儲夠400萬海外置業?

個人增值 16:30 2023/05/04

分享:

分享:

月供股票逾十年,發現股票組合不如預期,整體股票下跌,期望有預算$400-500萬未來兩三年在海外置業,調整月供股票及儲蓄策略,到底有何方法?看看龔成是如何回應。

讀者:

你好龔成先生,月供股票11年多,成本HK$87萬幾,已賺股息約HK$22萬,分別做了定期和ibond,看過很多本你出的書,發現我的股票profolio原來沒有爆炸力,這幾年疫情,或是個別公司問題,令整體股票下跌,變為負資產,賺息卻蝕價。

本人80後,月入2萬,冇加人工,但工作穩定,進入四字頭似乎難以轉更高人工的工,故主力股票和做定期以增值資產,把收入其中約HK$5千蚊做月供股票,另外每月可儲現金約HK$1萬,定期約HK$30萬,ibond約HK$10萬,希望keep住這批股票之餘,所儲的現金可望於未來兩三年在海外置業,置業預算HK$400-500萬。

年紀唔細,時間有限,又打算最後機會生兒育女,又要考量為退休作準備,與丈夫財政獨立。要保持收入就要有份工,本身有去考專業試,但一直未成功,要勁花時間同精神上堂讀書操paper

有諗過辭工full time攻專業試,但不敢,冇收入期間要食老本又草唔到錢,亦不是一年半載就可以順利完成,故放在一旁,現在只有死草爛草,唔花大錢,刀仔鋸大樹,仲未做到充裕現金流收入,開始有點著急,人生可以如何規劃更好?

以現有的資產,可以怎樣調整月供股票及儲蓄策略,分配平穩增長股+潛力股+收息股等,以短時間滾存多五百萬以上資產?需要多少時間? 

現有股票並保持每月月供HK$500:

中電控股 (00002) (1,941 @HK$68.199)

滙豐控股 (00005) (2,665 @HK$67.782)

香港交易所 (00388) (104 @HK$289.094)

騰訊控股 (00700) (34 @HK$391.788)

中國鐵塔 (00788) (21,313 @HK$1.078)

領展 (00823) (620 @HK$58.585)

中生製藥 (01177) (6,120 @HK$5.993)

比亞迪 (01211) (459 @HK$69.969)

金沙中國 (01928) (1,415 @HK$27.689)

盈富基金 (02800) (5,819 @HK$23.187)

請指教, 感謝。

龔成︰

當我地進行人生財富累積時,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方法。年輕人應著重於增值類資產,而較年長的,就應著重保守類別。因年輕人財富系統未成形,同時負擔較少,可以承受較高風險,所以應以增長為先。

例如初期投資較有潛力股票,令財富增值較快,到一定金額後,可轉較平穩增值的股票。最後有相當財富時,才換成收息股去為自已創造穏定現金流。

以你現時80後年紀去計,你整體組合偏保守。一般情況,我會建議用「平穏增長股」和「潛力股」作組合。

但我建議你要考慮翻以下一些因素,再作決定︰

1) 如果你未來2,3年就置業,而又需要到用股票套現幫補,建議你集中係「平穏增長股」和「收息股」就算,以免波動太大。

2) 專業資格方面,其實你要睇翻對自己事業成長有多大幫助,千奇唔好係因為見人有,你又想有。而是否全職去考試,我就不太建議。除非個資格好重要,而且好需要短期內拿到手。

3) 定期和iBond主要收息,增長力欠奉,建議投入優質股。但比重可以因應你風險承受力決定,畢竟佢地增長力弱,但風險都細,你要自己平衡。

4) 月供部份,我見你"每月可儲現金約HK$1萬",所以月供建議增加至$8000,餘下$7000就儲起等大跌市機會,咁會平衡D。

5) 現時月供和持股都有質素,可以維持。未來時間,可以因應你自己想法和需要,再去配置股票。

若你長線增值,可用 「平穏增長股」和「潛力股」作組合。

若是為儲3年後置業資金,可用「平穏增長股」和「收息股」作組合。

6) 我當你現時組合值80萬,再加上定期和ibond 40萬,全投入 「平穏增長股」和「潛力股」增值。另外,每月都月供$15000去計。

我假設投資回報有10%(連股息再投資),5年後大約會增值至300萬。你可以以此作參考,去制定長線財務目標。

【ET財智Talk】比特幣今年升逾80% 以太坊前景更吸引? 6月發牌監管虛擬資產有咩影響?OKX黎智凱逐一分析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龔成

欄名 : 80後百萬富翁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