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科技】應對人口老化、提升醫療效率 整合科技為醫護帶來新支援
聯合國於今年2月發布一項有關人口調查的數據,預計在未來30年內,65歲或以上的人口數目將會上升一倍,其中亞洲是人口老化問題最嚴重的地區,尤其香港預計會是65歲或以上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區之一。
為應對人口老化的問題,醫院、診所、護老院、長者中心等設施都需要提高人力資源。《2022年施政報告》就指出重整醫療體制和投放更多資源推動基層醫療是其中一個施政要點,包括加強招聘、培訓和留住醫護人員外。施政報告亦提到人口持續老化和慢性疾病患病率上升,令本地公立醫院負擔日益嚴重,專科服務的輪候時間不斷延長。
遙距醫療可助應對老齡化
過去數年的抗疫經驗或者能帶來啟示,畢竟虛擬會診已展現了它的價值。事實上,醫療科技不再被視為權宜之計,而是應對未來挑戰的解決方案。
因此,應對人口老化需要醫療機構雙管齊下︰增加現有醫療團隊人手和加強遙距醫療科技的應用。自2022年,醫管局已開始測試將HA Go應用程式的遙距會診服務擴展至一般門診服務。遙距醫療服務除了節省患者的輪候時間外,更可提高醫護人員的會診效率。臨床醫生不僅能為更多患者診症,亦更方便為有迫切需要的嚴重病患者進行遙距診治。
行政數碼化提升效率
護理是醫療保健服務的核心,但只是整個服務範疇的一部分。假如醫療機構將基礎行政職能數碼化可以令工作更簡單快捷,例如將患者數據收集和儲存、實行電子收費、舉辦混合會議、以科技協作管理員工關係等,這些行政數碼化的例子皆有助醫護人員提升工作效率和協助醫療機構節省成本。
這也意味著醫護人員可以更專注於整個治療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如何將治療成果最佳化。
AI減低人力負擔
隨著香港人口老化問題越來越嚴重,醫療機構需要有更長遠的計劃,包括投資科技應用以減低對人力的依賴。
例如將非侵入式健康測量、藥物配送、後續諮詢檢查等程序較簡單的服務以遙控機器人取代,並由專業人員監督;使用支援自動翻譯等人工智能的遠程諮詢平台,以減低醫護人員的負擔;甚至設置虛擬接待員接待患者及訪客,引導他們至正確的面診房間。
引入這些數碼技術將會改變前線員工的工作流程,讓他們可以享受遙距處理工作的靈活模式。此外,醫護人員可以在有限的工作時間內優先診治更有迫切需要的患者,例如需要更個人化或面對面私人會診的患者,並為他們提供更切合個人需要的出院安排、護理協調、營養調理及疾病預防。
智能眼鏡支援治療
本地醫療資源和患者一直依賴公立醫院,導致它們需要承受極大負擔,而自動化則是能協助善用人力資源的關鍵。此外,科技可以為因持續的疫情而感到怠倦的醫護人員提供更多的支援。長遠而言,靈活模式將成為實現此願景的關鍵,令醫療機構能在任何時候都能滿足患者的需求。
試想像,在社區診所附近一名老人發生意外。臨床醫生透過免提智能眼鏡為傷者檢查,發現傷者可能因為年邁而患有隱性疾病,因此決定不轉移傷者到其他醫療機構,以免耽誤治療。相反,傷者的數據會以高清影片的形式透過智能眼鏡實時傳送到就近的醫院,並由醫院的專業團隊在線為臨床醫生提供必要的建議以進行即時救治。
人口老化問題不會是香港醫療系統的最後一個挑戰。相較於取代醫護人員,科技更應成為建構可持續系統的催化劑。
最終,醫護人員能因為科技而令護理服務更有效率,甚至透過科技的協助而令治療成果達到最好,從而逐步提升治療達到的成果。
【關於作者】Ricky Kapur擁有超過25年的經驗。作為Zoom擔任亞太區負責人,他負責制定和領導Zoom亞太區關鍵市場的市場推廣策略,負責市場包含澳洲、紐西蘭、東協各國、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印度、韓國及台灣
=====
【開市追揸沽】港股步五窮月大市點走?澳門賭收勁升濠賭股點揀?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撰文 : Ricky Kapur Zoom 亞太區負責人
欄名 : 放眼互聯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