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建造業ESG行動:一“高”一“低”勢在必行
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理念,今天經已成為世界共通語言,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為「投資我們的星球(Invest in Our Planet)」,目的是希望繼續倡議節能減碳等日常環保行動,及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在今年地球日的倡議當中,不少舉措均與建造業息息相關,包括使用綠色低碳能源,計算和追蹤碳足跡,以及使用可回收和環境友好類材料等。按照世界綠色建築委員會的計算,由建築活動產生的碳排放當中,有約11% 更是來自建築材料和建造過程,意味着工程施工期間減少碳排放,對於全球環境能夠產生正面影響。
建造業一直是推動香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香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持份者。業界今年來一直在探索工業化,數碼化,低碳化的轉型之路,希望在建屋造地的同時,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香港建造業的轉型,離不開高科技、低碳化,一“高”一“低” 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不二法門。中建香港多年來持續檢討和完善可持續發展措施和表現。
我們的理念,概括來說:就是P、E、A、K ,PEAK 山峰。即是,中建香港既會配合國家於2030年盡快碳達峰 Carbon Peak,亦希望引領我們員工及社區 People, 追求優質的環境低碳施工方案 Environment,與不同夥伴協作 Alliance ,為香港這個城市打造更多重點建築項目 Key Projects for HK,實現香港205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
香港竟有首個施工期碳中和的工程?
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二期(O ‧ Park 2)為中建香港首個以設計、建造、營運一體化模式(DBO)實施的代表性綠色工程,為香港建造出一個世界級的廚餘處理廠的同時,我們在施工期間實踐低碳施工技術,並將結合碳信用抵銷剩餘的碳排放,以實現項目施工期間碳中和。
O ‧ PARK2 屢獲殊榮,當中包括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全球方案徵集(UNIDO Global Call 2022)冠軍獎,「香港環境卓越大獎」金獎,以及低碳想創坊(CarbonCare InnoLab)「低碳關懷建築(過程)標籤」最高評級的「碳中和」級別。
追本溯源,O ‧ PARK2項目的低碳之旅,源於由設計期至建造期一直堅持採用低碳措施,尋找和應用最可行的低碳建材:包括綠色混凝土,100%循環再生成分再造的鋼筋等,並與來自浙江大學的初創團隊共同研發和應用基於全球前沿人工碳匯技術之一的碳捕獲、利用和儲存技術為基礎的低碳磚,與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的BIM團隊,共同研發基於建築信息模型、可持續發展緯度的應用於工程軟體的碳排放統計,和預測功能,將低碳綠色建造與數字化不斷整合。
高科技、低碳化:中建香港探索可持續發展之路
O ‧ PARK2是中建香港探索高科技、低碳化的典型項目。中建香港探索綠色低碳建材應用的同時,也通過清潔能源轉換,全面推進可持續發展的轉型。
例如在地盤辦公室安裝並使用太陽能板,減少用電。中建香港有份承建的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項目,在工地大量應用太陽能裝置避免用電,估計每年減少12噸碳排放。另外,在多個地盤使用電池儲能系統代替柴油發電機。
建造業可持續發展的未來,高科技的賦能是必不可少。中建香港一早佈局,注重新興建築技術的創新性應用。中建香港自主開發的智慧工地管理平台C-SMART,實現數字化、精細化、智慧化管理,減少日常工地管理產生的碳排放,一站式的平台從工地各方面收集現場數據,提升運營和管理效率。
「組裝合成」建築法(MiC),以及「機電裝備合成法」(MiMEP),通過標準化設計、工業化生產,精細化的管理,減少地盤作業,有效減少建築廢料,降低環境影響,是建造業可持續發展的大勢所趨。C-SMART、MiC和MiMEP等一系列的高科技管理方法,高科技建造方法,都已在中建香港承建的項目中廣泛運用。
愛惜地球人人有責,扎根本港多年的中建香港同樣關注本地綠色低碳及可持續發展。為了更具策略地推動可持續發展管治,中建香港建立了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及可持續發展事務工作組,確切地融入企業文化和業務運作,團隊更積極參與不同專業及媒體活動,分享並推廣低碳建造的成果和經驗,攜手為社會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明天。
欄名 : 遇「建」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