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保險2023】物理治療保障邊間好? 比較6款意外保險 僅2款賠足
個人意外保險可保障因意外受傷而帶來的醫療開支,特別受熱愛運動的人士歡迎,家長亦常為蹦蹦跳的幼兒投保。不少投保人關心意外保險計劃中的個別治療方式保障,尤其是物理治療和跌打。今次就集中比較6款個人意外保險這方面的賠償,看看在不同情景下能否「Claim得足」。
個人意外保險與醫療保險有何分別? 賠償機制注意事項
消費者有時會分不清住院醫療保險、門診保險及個人意外保險的分別。就意外來說,醫療保險要求受保人入院才能得到實報實銷的賠償,但當意外未必嚴重到要入院,例如扭傷看物理治療或跌打等,受保人便不能能透過醫療保險索償,這時意外保險便可大派用場。部分門診保險囊括物理治療或跌打,但每年限額較低,保費亦比意外保險的為高。
購買任何保險,都要弄清楚其賠償機制。個人意外保險一般設有每年醫療費用限額(Medical Expense),這是各式各樣治療方式的保障總和,換句話說無論是物理治療、跌打或其他受保治療方式,均會瓜分這個限額。舉例來說,假如每年最高賠償額為10,000港元,投保人看了兩次物理治療,每次800港元,並看了一次約300港元的跌打,限額便會剩下8,100港元。
值得一提,各種治療方式例如物理治療和跌打等,均會獨立設有年度賠償上限。所以投保人如果特別關心個別治療方式,應留意該治療方式的賠償限制,例如每次治療的賠償上限、每年治療次數和賠償上限等。
一:物理治療賠償
假設物理治療費用一般大約800港元一次,10Life按此收費,比較6款意外保險計劃是否「賠得足」。
若受保人受傷,需接受8次物理治療,若每次費用為800港元,總費用則為6,400港元。然後,我們對照個人意外保險計劃中的賠償限額,計算產品的保障率。從表1可見,就物理治療個案,6款產品的保障率差異顯著,只有中銀集團保險、恒生的保障率達100%。
表1: 比較6款意外保險物理治療賠償保障(港元)
假設投保人士為35歲文職人士,因受傷而需接受8次物理治療,每次費用為800港元

值得留意,大部分意外保險均要求,在接受註冊物理治療師治療前,須先由註冊醫生建議或持有其轉介信。假如消費者為了物理治療開支保障而揀選意外保險,應考慮以下三大事項:
1.是否僅需要物理治療?如果需要多種治療,可能需要更高的醫療費用限額;
2.平日物理治療的費用金額多少?假如較為昂貴,可考慮不設每次物理治療賠償上限的個人意外保險;
3.尋求物理治療的頻率幾高?越容易運動出意外,可考慮賠償次數較高的個人意外保險。
二:跌打賠償
跌打賠償機制與物理治療類同,假設受保人需接受3次跌打治療,每次跌打費用為300元,總費用為900港元。如表2顯示,在指定情景下,有3款產品(Bowtie、兩款友邦)提供保障率100%。
表2: 比較6款個人意外保險的跌打賠償及保費(港元)
假設投保人士為35歲文職人士,因受傷而需接受3次跌打治療,每次費用為300港元

三:部分運動未必受保
相信不少人投保個人意外保險,是擔心因運動受傷而產生的醫療開支,或者外遊時想一試滑雪或潛水等較高風險運動。值得留意,個人意外保險對受保運動設一定限制,大部分都不會保障職業體育運動,一些運動例如滑雪、潛水和跳傘等亦未必受保。表3了列出多種運動的受保情況。
表3: 意外保險的不保運動及意外
(假設35歲人士投保)

四:職業
除了年齡,職業亦會影響個人意外保險的保費,部分職業甚至不受保。保費水平大致按以下4類工種由低至高排列第一是室內而非體力勞動工作,例如文職、行政人員、教師、醫生及律師等專業人士;第二是室內或室外而需少量體力勞動工作,例如銷售人員、餐飲業人士等;第三是室內或室外而需體力勞動工作,例如貨車司機、髮型師及廚師等;最後是高風險職業,例如地盤工人、送貨員、記者及紀律部隊等。
不過,每間保險公司對職業的劃分均不同,投保前宜仔細研究受保範圍或詢問相關保險公司。
最後,個人意外保險並非愈便宜必然愈好。意外始終屬於意料之外,受傷次數或治療時間或超過預期,投保人應關心保障程度。除了物理治療或跌打,部分意外保險還包括中醫針灸和脊醫等保障,甚至有住院現金等。明智的消費者還是要親自比較,揀選合適自己的產品。
註:
1. 以上列產品中最接近指定情景的計劃作比較。
2. 以上保費資料更新至 2023年4月13日,並未包括保險業監管局收取的保費徵費。
3. 本文最後更新日期: 2023年4月13日。
=====
【ET財智Talk】美元滙價將持續偏軟? 亨達羅明立分析黃金及非美貨幣買賣策略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欄名 : 保險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