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保險覆蓋額外醫療開支 兩類人最適合

博客 18:25 2023/04/12

分享:

分享:

不少人認為,購買醫療及危疾保險就已經對個人健康有足夠的保障,但事實並非如此。日前遇到一位年輕的客戶,她是電視台的女主播,以她的職業來看應該較少機會出現任何損傷,然而她因為穿着高跟鞋追趕巴士,結果左腳扭傷。一般來說,「拗柴」通常兩至三個星期內都可以完全康復,就如廣告所說「意外就是意料之外」,不幸地,超過四個月時間她的傷勢仍未有好轉。

意外險可保障額外醫療開支

最終,她透過兩個月的物理治療終於令腳部的傷患痊愈。過去半年,她多次接受跌打治療,再加上物理治療,已花費數千元費用。雖然並不是大數目,但如果她一早購買意外保險,年費只需千餘元,已經可以保障到過去半年的治療費用。

已有醫保者可選純意外險

事實上,意外保障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純意外保障,一種是包含儲蓄保障加上意外保障。投保人應該按照個人狀況決定投保那一類型,我會建議如果本來已有一份較大額的醫療住院保險,可以選擇純意外保險,優勢是保費會較為便宜。事實上,坊間一些醫療保障計劃在投保時,可以每月添加數十元加購意外保險,其實是相當划算的選擇。

從事高危活動、無法買醫保者需買儲蓄型意外險

那些人需要購買儲蓄及意外保險呢?我會建議第一,從事高危活動或行業的人士,活動例如水肺潛水、攀石;工作包括廚師、電機工程師等。值得留意的是,上述提及的潛水、攀石等活動並非所有保險公司都屬於受保範疇,投保前應細閱細則。

第二,是不能購買醫療保險之人士。從事保險行業多年,曾經接觸過不能購買醫療及危疾保障的客戶李先生,因為他年輕時曾經接受過腦部手術,基本上市面上的保險公司都不接受投保。此時一份具有儲蓄及意外保障,就可以大大減輕日後的治療費用。

因此,我會建議已購入醫療危疾保障的女主播買入沒有儲蓄成份的意外保險。比較市面上多種產品,其中一款分為兩種計劃,費用視乎保障金額,年費最平僅1500元,已可獲得意外相關保障,包括每次意外1萬元意外醫療費用賠償,當中可接受賠償治療,包括針灸及跌打、脊椎治療及物理治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投保後的一段時間,女主播做運動時受傷,接受物理治療的賠償費用已超過每年保費。

曾做腦部手術無人受保  每月1萬元供意外保

至於曾經接受腦部手術的李先生,當年我為他設計一份度身定做的儲蓄及意外保障,保費為每月平均為1萬港元,供款期為6年,期滿後即已經供款72萬港元。計劃的優勢是每年會派發保證現金1.6萬元。另外由第一個保單年度終結起至第20個保單年度終結,會每年額外派發保證現金3120元。如果李先生沒有任何疾病、意外,到他退休時可贖回超過500萬元的預期退保發還總額。當然,如果過程中有任何意外及醫療需要,亦可提取現金使用。如不幸身亡,其受保人亦可獲得保證現金及身故賠償,有助減輕失去家庭支柱後的經濟負擔。

也許你會認為每月供款1萬元非常昂貴,但對於不能投保醫療保險人士來說,是對自己及家人的責任,而且投保金額亦可以按照個人財務狀況調整。總括來說,意外保險其實相當抵買,一年內發生意外並接受跌打、物理治療,基本上醫療費用已經高於保費,另一個作用是作為醫療保險的備用金額,如你對這方面有疑問歡迎聯絡及查詢。

【關於作者】龍麗森(Carol Lung)從事保險行業逾10年,曾於兩大龍頭保險公司仼職,已獲得百萬圓桌(MDRT)殊榮,並擁有自己的保險團隊。她可以為客人制定全方位資產管理,包括保險、投資、移民等服務。

=====

【ET財智Talk】中國估值吸引成資金避風港? 普徠仕梁慧君分析入市時機及值博板塊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龍麗森 富昌財富管理副總裁

欄名 : 財富自由號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