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自衛」應納可持續投資?戰事引起反思 可持續發展的6大課 (下)

博客 11:38 2023/04/12

分享:

分享:

在上一篇中,筆者談到自從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後,世界迎來了重大轉變,包括加速採用可負擔的潔淨能源、全球金屬市場供需重組、糧食安全成為重要議題等。在這一篇,且讓我們繼續了解戰事給投資者帶來的其餘三堂課。

第四課:國防安全值得反思

過去一年,無論在政治或投資市場,國防都成為了熱門話題。根據歐盟的社會分類法,國防或軍工行業本來一向被視為「對社會有害」,但俄烏戰爭卻引發了新的討論──究竟國家自衛的權利,能否反映在可持續發展的投資框架之中?

雖然市場一致認為具爭議性的武器,仍然應該被排除在投資組合之外,但市場目前對於軍事設備、服務供應商或核武器供應商的看法則存在分歧,例如後者是否應屬於《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範圍。安聯投資早期也發表了一份研究文章,探討在一個可持續投資的組合中某程度上納入軍事裝備和服務提供商(例如設立10%的投資限制)投資的可行性,相信市場將會持續探討相關話題。

第五課:重新思考 ESG

國際地緣衝突所引發的能源危機,使ESG投資成為了政治熱點。各國對於氣候議程的認識脫節,例如更重視成本多於供應的韌性,被指是環球能源基建設施(尤其是在歐洲)投資不足的主要原因。筆者相信有關的討論將會持續發酵。

此外,在過去十年ESG的評分系統已逐漸成形,然而不同公司的評分方法仍存有重大分歧。市場參與者均希望促成一個現代化而穩健的風險框架,從而為所有投資策略提供指引。我們預計,包括物理風險評估、社會爭議、用水強度和董事會組成在內的特定因素,將會愈來愈受到市場關注。在安聯投資,我們也開發了自己專屬的可持續發展數據架構,以獲取全面的ESG風險和機會評估工具,務求滿足客戶和監管不斷變化的需求。

第六課:轉型並非環保那麼簡單

除了如何衡量ESG,去年的種種事件還促使市場考慮應如何進行綠色轉型,而不僅僅是關注環保那麼簡單。筆者相信,我們有必要以一種更全球化、更具包容性的方法來應對現實世界的影響,並為未來做好準備,例如扭轉過往思維,把可持續發展視為實現更具韌性、更可持續的經濟的方式。

即使美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存在不少政治分歧,但該國已將轉型概念視為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也許是受到烏克蘭事件的啟發,拜登政府已成功通過總計超過1萬億美元的多項法案,內容包括創建綠色電網並為綠色科技提供補貼,相信美國的這些做法,將會對歐盟和中國等國家的現有轉型計劃造成壓力。

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已今已超過一年,這場令人震驚的戰爭,為全球各國帶來不少反思,也啟發我們更應加強可持續經濟的實力,以確保供應鏈及能源的安全,世界的經濟和政治議程將會更加重視氣候目標。
 

俄烏戰爭喚醒世界對能源及安全思考 汲取6大可持續發展教訓(上)
 

【關於作者】何忠熙為安聯投資(Allianz Global Investors)可持續發展專員,專責推動亞太區內可持續投資產品的發展和策略, 並負責可持續發展相關的顧問和倡導工作。安聯投資作為一家領先的主動型投資管理公司,管理一系列可持續投資基金,提供多元化的可持續投資策略。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何忠熙 安聯投資可持續發展專員

欄名 : 安聯投資ESG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