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國際市場迎來變局 5大理由重新入市國際股票

博客 11:15 2023/04/11

分享:

分享:

過去十年,國際股市表現一直遜於美股,但我們認為這即將迎來變局。縱使全球通脹在今年還將繼續上升、俄烏衝突令國際和新興市場持續陷入僵局,忽視國際市場或意味著錯失入市良機。受惠五大關鍵因素,我們認為2023年投資於國際市場可能比投資美股更具優勢,而具有持久增長前景的高品質外國公司或可跑贏大市。

國際股票估值大幅低於美股
美國以外股市的交易價格在過去十年中均低於美國,折價幅度更自疫情以來進一步擴大。若美國市場在今年陷入衰退,股票價格將再度收縮,估值差距亦會隨之擴大。我們認為,歐洲股市的調整能更準確地體現對經濟放緩的預期,這些市場為投資者以折扣價格買入高品質股票提供了不俗的機會。

美元強勢似已見頂
去年美聯儲積極轉向貨幣緊縮,令美元匯率創下幾十年來的新高。然而,市場預期美聯儲今年稍後或放緩加息步伐,加上中國迅速轉向重新開放為緩解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帶來額外提振,降低美元作為避險貨幣的必要性。這些因素可能會為美元帶來下行壓力並在今年持續下去,而這最終會使國際公司受惠。

能源價格下跌
石油和天然氣價格現已遠遠低於俄烏衝突前的水平。天然氣價格自去年夏季見頂後暴跌近80%,12月又下跌了20%。這一趨勢顯示歐洲成功尋找到替代能源,而去年冬季氣溫高於正常水平也有助限制天然氣的總體需求。

我們相信,能源價格的下跌將利好最大天然氣淨進口國,即歐洲國家、日本、韓國和中國。此外,較低的能源價格將有助緩解全球通脹壓力,並減少對全球經濟增長前景的拖累。

中國重新開放
雖然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尚未結束,但我們相信中國轉向重新開放對該國及更廣泛的國際格局將是百利而無一害。

據估計,中國家庭在防疫封控期間額外積累了2萬億至5萬億人民幣的儲蓄,這可能為世界經濟的某些領域帶來積極影響,特別是歐洲公司,它們對華業務收入的佔比通常比美國公司更大。此外,隨著中國消費需求回升,歐洲奢侈品、旅遊和其他非必需消費品公司將成為主要受惠者。

較低的市場集中度提供更多機會
過去十年,美國股市主要由一小部分科技公司,尤其是科技巨頭FAANG支持下跑贏國際股市,而科技板塊也成為美國股指中越見重要的組成部分─ 去年第四季,科技股約佔美國股市總市值的40%。相比之下,科技板塊僅佔歐洲市場的7%和新興市場的20%。這大大降低了集中投資的風險,並讓投資者有更多空間來捕捉在美國可能無法獲得的增長機會。

【關於作者】Emily Leveille 於2021年加入尚渤投資管理公司任職基金經理兼董事總經理。她擁有紐約大學的政治學學士學位,亦是一名特許金融分析師。在加入尚渤投資前,Leveille曾於丹麥哥本哈根的Nordea Asset Management擔任拉丁美洲投資的分析師,其後晉升為基金經理,負責新興市場的增長策略。此前,她在美國首都華盛頓Ashmore Group(新興市場管理)擔任分析師兼顧問,為拉丁美洲的跨國公司提供諮詢服務。

【開市追揸沽】美通脹公布前後市前瞻 ChatGPT或存泡沫怎部署

=====

想盡早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取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Emily Leveille 尚渤投資管理基金經理兼董事總經理

欄名 : 市場尚論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