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如何影響理財觀?避談金錢易致子女漠視財務問題

個人增值 09:30 2023/04/10

分享:

分享:

一個人對人際關係、不同文化、食物或政治的最初看法是在家庭中形成。原生家庭影響著人們的性格和價值觀,也塑造著理財觀,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通過觀察習得理財的最初概念。

原生家庭是怎麼處理錢的?收入來源是什麼?是把錢花掉了還是儲蓄起來了?關於錢的話題是否引發了家庭壓力?人們見證家人如何與金錢互動,這些經歷會成為日後看待和處理金錢的框架。

即使你從未上過任何儲蓄或投資課程,也可能在以下方面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

如何在經濟上幫助家人

一些人小時候可能見過父母向有需要的家庭成員伸出援手,例如讓遠房親戚免費留宿家中,或直接提供金錢接濟。有的家庭可能有一種潛在的期望,即一個人在財務上的成功要由所有人分享。如果你要加薪,家人會期望你分一些出來補貼家用嗎?兄弟姐妹是否希望你承擔更多經濟責任,因為你「付得起」?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每人會有不同的解讀,這影響著他們未來養家的方式。有人會繼承這種傳統,另一些不認同的人則會徹底摒棄,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一種被迫的義務,從而產生怨恨情緒。

對「正常」的認知

成長過程中,你感覺家庭經濟情況如何?支付帳單時總會感到緊張,還是生活比較富足安逸?金錢是一個被壓制、忽略或高度重視的話題嗎?過去原生家庭的經濟舒適程度,會影響你目前的生活方式以及你希望改變的地方。如果原生家庭一直是靠薪水過日子,你成年後也可能會覺得這樣生活很正常。另一方面,有些人可能會將原生家庭的經歷轉化為將來不同生活模式的動力。

生活方式選擇

你如何看待生活舒適度和質量也與過去的成長經歷有關,選擇吃什麼、想開什麼車、出國旅遊頻率和目的地選擇,甚至買樓的大小,都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也許兒時所住屋苑太小,所以你現在想要更大的房子。或者,看到父母每隔幾個月花錢修車後,你現在就不再會考慮買二手車。

談論金錢的意願

你的原生家庭有沒有談論過錢?父母會公開討論錢的好壞,還是像躲避瘟疫一樣避談這個話題?如果你提出有關金錢的問題,家長會怎樣回應?錢是「成年人」的話題嗎?如果錢是家中禁忌話題,孩子會認為金錢是不可談論的秘密、可恥的事情。刻意迴避討論金錢會使人長大後對財務漠不關心,而把金錢當作「眼不見心不煩」的忽視心態則更糟,容易讓人等到爆發財務危機才會著手處理問題。但若家長對金錢持開放態度,以適合其年齡的方式教導孩子,他們就會形成健康的理財觀。

【開市追揸沽】美通脹公布前後市前瞻 ChatGPT或存泡沫怎部署

「有錢就唔使愁」?家庭理財有共識才能愈快樂

家庭月入10萬 香港海外各有物業 移民後投資點部署?

大多數情侶都曾為錢「爭吵」 情侶適合開聯名戶口嗎?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理財加油站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