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文章
香港數碼交易17.5%屬可疑詐騙 比率全球最高
全球信貸資料服務機構環聯佈的2023年全渠道詐騙狀況報告發現,雖然數碼詐騙交易比率已回復至接近疫情前水平,但整體數量於2022年有持續上升趨勢。
報告顯示,在2022年全球數碼交易當中,有4.6%屬可疑詐騙交易,與2019年的比率相近。雖然數碼詐騙交易比率回復至2019年水平,但隨著數碼交易數量顯著增加,全球可疑數碼詐騙交易數量於2019年至2022年期間大幅上升80%。香港方面,2022年數碼交易當中,有17.5%屬可疑詐騙交易,比率為報告所及國家和地區當中最高。與2019年疫情前相比,源自香港的可疑數碼詐騙交易數量增加了18%,與全球的上升趨勢一致。
環聯指,數碼交易自疫情開始以來越趨普及,消費者及企業所面臨的整體數碼風險比以往更大。隨著網絡犯罪分子和騙徒的手法不斷演化,並且變得日益純熟,企業需要加強及採用更強而有力的預防詐騙措施,以建立消費者信任,並同時保障不同數碼渠道的消費者體驗。
物流業數碼詐騙比率升幅最高
2022年期間,全球博彩業(線上體育博彩、撲克等) 及零售業所錄得的可疑數碼詐騙交易比率最高,分別為 7.5%和 7.2%。其次為電子遊戲(5.4%)、金融服務(4.2%)及虛擬社區(即約會網站及網上論壇;4.0%)。
至於源自香港的數碼交易,物流業的可疑數碼詐騙交易比率升幅最高,於2019年至2022年期間上升219%。保險及虛擬社區行業的可疑數碼詐騙交易比率亦顯著上升,同期分別增加204%及131%。

最常見威脅:網絡釣魚、信用卡被盜、語音釣魚
研究發現大部分人正受到來自不同渠道的可疑數碼詐騙影響。環聯委託了一項於全球18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的消費者調查,當中有52%全球受訪者表示曾於2022年9月起的3個月期間,在電郵、網絡、電話及短信多個渠道成為數碼詐騙的目標。
在香港受訪者當中,有45%表示他們曾經成為上述通訊渠道的可疑數碼詐騙目標,並有5%的受訪者在此期間成為了受害者。網絡釣魚(透過詐騙電郵、社交帖文、網站及二維碼盜取資料)佔香港受訪者最常遇到的詐騙類型,達38%;其次為信用卡被盜(27%)及語音釣魚(透過詐騙電話誘使透露個人資料;22%)。在不同年代的消費者當中,千禧世代(1980年至1994年出生)、X世代(1965年至1979年出生)及嬰兒潮世代(1944年至1964年出生)最擔憂的詐騙類別為語音釣魚(分別達 61%、64%和 73%),而 Z世代(1995年至2004年出生)最擔憂的則是網絡釣魚(40%)。
環聯指,數碼交易的增加、數碼技術的加速應用,以及對更快取得數碼服務的需求日益殷切,促使數碼詐騙損失增加。同時,消費者除了希望能獲得更快捷方便的線上體驗,亦期望企業能保障他們的身分資料及線上帳戶。企業需透過更多數據、分析及技術,部署持續創新的策略,以更準確地檢測潛在詐騙行為,同時為消費者提供無縫數碼體驗。
【數碼騙局】覺得自己較別人醒目就不會上當? 解拆三大謬誤 成功避免詐騙
【網絡安全】黑客會用deep fake技術?企業過分依賴雲端 或更易受攻擊
【網絡欺詐】先買後付、QR Code支付成欺詐主因? 身份驗證為企業最大挑戰
=====
【ET財智Talk】油組突減產風險或增? 富邦潘國光分析第二季股、債、滙、商品投資策略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欄名 : 知多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