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習慣換銀行 着重網上服務 嬰兒潮一代對銀行忠誠度更高
銀行業務在不斷發展,嬰兒潮一代(59 歲至 77 歲)可謂見證著銀行的迭代換新,近年來網上銀行興起,愈來愈多銀行業務電子化,數字銀行也應勢而生。對於很多鮮少接觸互聯網的年長一輩而言,也是一種轉變和挑戰。
根據GOBankingRates調查(以下簡稱「調查 」)發現,對於銀行業這些轉變,與年長一輩相比,千禧一代(27歲至42歲)更容易接受這些改變。以下將盤點兩個世代在對金錢和銀行業看法方面的一些區別:
1. 千禧一代更容易接受網上銀行
調查顯示,30%年輕千禧一代和22%年長千禧一代純使用網上銀行,同時,只有11%年輕嬰兒潮一代和9%年長嬰兒潮一代純在網上銀行辦理業務。
調查引述Oak View Law Group的註冊會計師 Levon Galstyan説道,千禧一代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發展成長,可能因此比嬰兒潮一代更習慣使用網上銀行。而嬰兒潮一代一直以來習慣傳統銀行模式,例如訪問分行或使用支票。另外,網上銀行通常提供24小時全天候服務,並且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交易,比傳統銀行更便利和靈活,這些可能也成為吸引千禧一代的原因。
2. 千禧一代會根據需求換銀行
調查發現,在過去一年中,38% 的年輕千禧一代和 42% 的年長千禧一代考慮過更換銀行。在嬰兒潮一代中,即使較年輕的嬰兒潮一代只有20%的人考慮過更換銀行,而只有19%的年長嬰兒潮一代考慮過。
千禧一代更願意更換不同的銀行,可能是因為各種生活的轉變,例如結婚、買車和買樓。隨著年齡增長和財務需求變化,千禧一代可能傾向於更能滿足需求的金融機構。
3. 過半數千禧一代有多間銀行戶口
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千禧一代擁有多間金融機構戶口,而只有一半的年輕嬰兒潮一代和42%年長嬰兒潮一代在不止一間銀行有賬戶。
Galstyan説道,千禧一代在不同銀行開戶口,可能是為了更便捷管理多個財務目標,例如將銀行戶口用途分為買樓首期儲蓄、應急基金或退休儲蓄等。另一個原因可能是為了利用這些機構提供更好的利率或更低的費用等。
4. 嬰兒潮一代在賬戶中保留更多錢
30%的年輕嬰兒潮一代和22%的年長嬰兒潮一代在他們的支票賬戶中保持至少 2,000 美元(約1萬5000港元)以上的餘額,而年輕的千禧一代和年長的千禧一代的這一比例分別為9%和13%。對此可能有多種可能性:
- 年齡原因,嬰兒潮一代有更多錢,銀行賬戶餘額更多也不足為奇
- 可能嬰兒潮一代收入更高,使他們更容易在賬戶中保持更大的餘額
- 可能由於兩個年代人財務管理優先級不同,嬰兒潮一代可能更傾向於優先考慮為退休等長期目標儲蓄,而千禧一代可能更注重償還債務或為短期目標儲蓄。
=====
【ET財智Talk】經濟循環中如何尋找機遇? 利達黃耀宗分析債務危機下攻守兼備的投資策略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欄名 : 理財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