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面對20年健康欠佳生活 45%港人憂醫療開支礙財務目標

退休規劃 12:21 2023/03/29

分享:

分享:

2023年《宏利亞洲康健調查》發現,香港市民預期在63歲退休,64歲開始出現健康問題。以港人平均壽命85歲計算,不少人可能在退休後需面對超過20年健康欠佳的生活。由於擔心醫療費用持續上漲,港人多有意識做健康儲蓄規劃以應付相關開支。

25至34歲港人對健康預期悲觀 

調查於中國內地、香港、新加坡等亞洲七個市場進行,共訪問超過7,200位25歲至60歲人士。1,000名受訪港人中,25至34歲年齡組別對晚年健康預期最爲悲觀,他們預期在60歲退休之前,57歲就開始出現健康問題。然而這種悲觀情緒隨年齡增長而減弱,45歲及以上的年齡組別較為樂觀,他們期望在64歲退休,並保持健康直至69歲。

港人身心健康狀況低於亞洲水平

就身心健康而言,只有十分一的香港市民表示身體(10%)和心理(11%)健康狀況極佳,比亞洲平均水平(21%及24%)低一半。有趣的是,25至34歲年齡組別認為身體和心理健康狀況極佳的比例分別為7%及8%,拉低了港人的整體比例。

憂醫療費漲 過半受訪港人提早做健康儲蓄

大部分港人擔心持續上漲的醫療費用所帶來的挑戰,他們正尋求方法減輕或推遲有關影響。47%的香港受訪者表示,他們憂慮確診患上嚴重疾病時的治療費用,而36%的受訪者擔心患上重病會失去收入或工作。29%的受訪者則不肯定病發時會有誰照顧他們。

一般而言,港人認為不斷上漲的醫療開支(45%)和健康欠佳(40%)均有礙他們實現財務目標,而45歲或以上年齡組別尤其有這個想法。37%的受訪者認為準備儲蓄以應付健康或醫療所需是其三大主要財務目標之一,並正努力達成目標以滿足退休需要。 

5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會透過儲備現金以支付健康或醫療開支。然而,保險在這方面亦發揮重要作用,有三分一受訪者擁有醫療及危疾保險(33%),五分一受訪者藉助儲蓄及終身保險以應付醫療開支。此外,四分一受訪者表示會利用強積金儲蓄以應付其醫療需要。

平均而言,香港受訪者預期可在七年內實現上述財務目標,而較年輕的受訪者及中等收入組別人士則更為樂觀或積極,他們認為在六年內便可實現其財務目標。

除財務規劃外,採取個人行動提升健康對於延緩晚年健康問題亦非常重要。逾9成受訪者正致力改善健康問題,主要透過多做運動(54%)、改善飲食習慣(47%)、定期體檢(40%)以及更頻密地監察健康狀況(35%)。

不過,宏利指受訪者實現儲蓄目標的預期進度可能不太現實。退休生活歷時頗長,當中大部分時間個人健康狀況可能欠佳,若過分依賴現金儲備更會適得其反。現金易受通脹影響,而通脹可能會迅速侵蝕現金價值。

【財富自由】90後供完樓有370萬閒錢 提早退休有可能?

「自製長糧」新選擇 除了年金、逆按揭 還有這項退休工具

有子女養老就可以躺平? 愈早退休愈好?退休人士最後悔的6大想法

=====

【ET財智Talk】經濟循環中如何尋找機遇? 利達黃耀宗分析債務危機下攻守兼備的投資策略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知多啲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