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6大類股票 在投資路上穩健增值

個人增值 11:47 2023/03/26

分享:

分享:

在投資的路上,人人都想資產穩健增值。然而,市場上的股票種類總多,投資者應該如何部署,才能避免投資大賠的狀況呢?有台灣的理財規劃顧問撰文,列出6大類應該避開、盡量不碰的股票類型,希望各位投資者能夠「明哲保身」。

第一類:升幅大且基期高的股票

普遍投資專家進行市場分析時,都會建議最為強勢的個股,以創造較高報酬率。但如果以穩健增值為主要目的,通常這類股票投資風險相對高,投資者容易在漲多且基期相對高的情形下高追。一旦市況反轉而下,投資者又無法適時「壯士斷臂」止蝕。

這種股票往往修正幅度會很大,許多人總在受不了的階段就已認輸離場,根本等不到市場反彈。因此,建議避開此類股票以免受到重傷。不過,當然如果你自認是股市高手,以短線操作投機獲利為目的,也能嚴格執行停損,那就另當別論。

第二類:高價股

股價、入場費愈高的個股,一般散戶買得起的機會愈細,意味籌碼集中在大戶手中,並不適合一般投資人。首先,一般投資人的閒置資金並不是很寬鬆,不容易達到「分批布局、降低平均成本」目的。其次,高價股一旦開始「修正」,股價常出現「腰斬」現象,為了避免犯下市值大縮水的致命嚴重傷害,所以建議不碰高價股。

第三類:領導人信譽不良、風評不佳的公司

一家公司領導人的品性與言行舉止,不但深深影響公司的形象與前景,也會成為投資考量、選擇標的過程中,重要的關鍵指標之一。若是不務正業,跨行胡亂投資不相關的行業或炒股票,或者常上媒體版面、花邊新聞不斷,這樣的公司如何有前景可言,如何能讓人放心投資?

第四類:不熟的股票

提起每個人的投資經歷,相信聽從市場分析的熱門股、問問親友同事「攞冧巴」的情況,總有發生過。不過,與其依靠別人的貼士,更應該把自己辛苦賺來的資金,掌握在自己手上。畢竟每一種股都有不同的「特性」和「操作方式」,投資者應該自己做功課。原則上,在金融市場做任何投資時,應該嚴守紀律,「不熟的不碰」。

例如早前的微信女「唱高散貨」騙局,有散戶因為盲目「聽從市場貼士」,於高位大手買入不少他們並不熟悉的股票,最終這些股票都會暴跌。

第五類:金融衍生品

目前不少投行、證券公司也有推出金融衍生品,例如期貨、期權等等,強調「投入小錢可獲取大利潤」,或是解釋金融衍生品具有避險功能。不過,由於金融衍生品有歸零的可能性,散戶未必能夠承受「一夕清袋」的風險,故不太建議沾手。

第六類:不押注單一板塊個股,ETF例外

散戶或者會押注單一熱炒板塊「賺快錢」,很容易出現「倒輸」的情況。所以在這種大漲小回,或是小漲大回的交替循環下,財富累積的速度並沒有想像中快,也無法穩健增值資產,從而反映出整合穩健投資組合的重要性。

若以財務自由目標為終點,過程猶如「龜兔賽跑」的結果一樣,比起跳得快但回報不穩定的兔子,一步步慢慢爬的烏龜,反而因為有著穩定的回報,結果就會心兔子更快一步到達終點。

不過ETF是例外。ETF屬於一種被動型基金(Passive Funds)亦稱指數型基金,是追蹤相關基準指數或商品表現,就等同於一個穩健的「投資組合」,所以不屬於「all in」單一板塊。

【股市前景】輕鬆賺錢時代一去不返 對沖基金︰有兩類資產是毒瘤

實測用「平均成本法」買港股 原來投資也可躺贏

=====

【ET財智Talk】銀行危機下港股的支持及阻力位分析 滙豐劉紹文剖析港股入市時機及板塊部署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理財學堂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