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愈高代表人們愈富裕? 忽略非貨幣活動 無法反映實際福祉

個人增值 08:30 2023/03/14

分享:

分享:

經常能聽到GDP愈高代表經濟愈好的言論,你真的了解GDP嗎?雖然GDP能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也被各國政府用作衡量國力的指標,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瑕疵,它忽略了非貨幣化的經濟活動,那麽GDP愈高能不能代表人們愈富裕?

什麽是GDP?
GDP全名是「國内生產總值」或「國内生產毛額」,是指一定時期内(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地區的經濟活動中所生產出之全部最終成果(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對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具有相當重要性。

在經濟學上有這樣一條公式,國內生產總值 = 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出口-進口)(即GDP = C + I + G +(X – M))。

GDP只要通過三種方式衡量:

  • 產出:所有經濟部門生產的商品和服務的總價值,例如農業、製造業、服務業、能源、建築和政府等。
  • 支出:家庭和政府購買的商品和服務的價值、機械和建築物的投資
  • 收入:產生的收入價值,主要以利潤和工資表示

GDP的瑕疵--忽略非貨幣化活動
GDP不能反映那些有助於經濟發展,但有損環境、個人身心健康等的活動。例如,有企業為了原材料木材而不斷砍伐森林,GDP會上升,但森林已經被破壞,對生態造成不可逆反的危害。又如,延長員工工作時長或延長退休年齡,GDP也會上升,但員工健康狀況可能較差,對企業的忠誠度可能下降,這些非貨幣化的危害活動都不能反映在GDP上。

GDP除了不能反映出這些具有危害性的非貨幣化活動之外,很多非貨幣化的好事也被忽略。例如,隨手撿起路邊垃圾、扶老人家過馬路、照顧年邁的父母等,都不能從GDP上見到,除非付錢給別人幫忙完成這些事情,它才會計入GDP中。因此,有時GDP愈高,增長愈快,並不能完全代表這個國家或這個地區發展有多好。

GDP必須不斷成長嗎?
各個政府和企業都在做各種行為來共同促進GDP的成長,但何曾想過,GDP必須不斷成長才好嗎?成長的定義是一年比一年更好,但好到什麽程度算最好?

我們從小都在追求成長,要長到更高的身高,要考到更高的成績,要賺到更多的錢。但後來會發現,賺更多錢的人不一定過得幸福快樂,兩者沒有必然的正相關性。GDP也是如此,GDP愈高不代表國民過得愈好,沒有必要一直為了追求無止境的成長。

什麽地方要用到GDP?
既然GDP是如此「離地」,為什麼各國及各地方政府都在追求GDP數據?因為整個國家的支出預算如何投放,可能會以GDP為參考,如果這個地區的GDP數比較亮麗,也代表它更能獲分配資金去作進一步發展。一個國家經濟參與主體主要是政府和企業,兩者都需要根據GDP這個數據,對未來短期或長期目標進行設立和調整,根據需要提出合適的政策,促進經濟向好發展。

【開市追揸沽】矽谷銀行爆煲波及港股? 中移動增派息可跟進?

=====

想盡早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取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理財加油站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