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遊客來港 人均消費逾3.6萬人民幣 其中一樣佔近半開支

個人增值 18:25 2023/03/10

分享:

分享:

香港與內地通關後,大灣區旅客準備再次來港消費,到底疫情後消費力有否減退? 全球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 最新的調查,在2 月調查了 1,155 名來自大灣區有興趣在未來12 個月內訪港的內地旅客,結果顯示每位大灣區遊客的平均消費預計將達到人民幣36,400 元,其中大部分消費在奢侈品上,約為每位遊客人民幣 17,800 元。即看圖示調查主要發現︰

 

點擊圖片放大
+3
+2

大灣區旅客準備再次來港消費港的主要目的為購物和觀光(85%),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計劃在未來 12個月內訪港。不過,調查發現,未來三年約有10-15% 的消費者表示將減少在香港的個別消費,轉而選擇到海南或澳門購買奢侈品,及選擇透過「代購」購買化妝品和保健品等。

認為香港缺「良好數碼體驗」
相比起內地,香港去現金的交易亦不夠普及,最多人選擇不同意在港購物的原因,為「良好的數碼化體驗」,高達42%,只有 16% 的受訪者將財務顧問的質素和良好網上體驗列為首要原因,顯示香港在服務質素和數碼體驗相對較落後。調查亦反映香港的主要優勢與產品有關,例如產品潮流、產品安全性和產品質素等。

香港有不少國際品牌,而零售品牌在大灣區内地開展業務更有助吸引大灣區客消費 ,45% 的大灣區消費者表示,在香港旅遊時更有可能購買在大灣區設有分店的品牌。

此外,不少內地客來港都是尋求醫療服務,選擇來港就醫的首要原因,是獲得中國內地未有提供的診療選擇是大灣區旅客(78%),亦有23% 的大灣區女性計劃在香港接受醫學美容服務,當中注射美容是大灣區女性選擇最多的醫學美容服務 (79%)。

就本港金融服務方面,78%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香港投資是為了賺取比在內地更高的回報,另外,亦有78%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希望獲得比在內地更穩定的回報。 灣區客選擇香港金融機構時的首要原因為具有吸引力的存款利率(61%),其次是低管理費和交易費為首要原因,佔59%。 

麥肯錫報告表示,雖然研究結果顯示香港不同的企業應對大灣區遊客的回歸感到樂觀,但隨著鄰近城市迅速趕上,香港可能會失去其作為購物、金融服務和醫療中心的優勢。企業需要提升服務質素,提供更好的數碼體驗,並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建立更緊密的聯繫,以繼續吸引大灣區消費者來港。

【ET財智Talk】樓市有望回升1成?資深投資者林一鳴分析本地住宅及寫字樓最新走勢 

=====

邊間銀行存息最高,有咩條款限制?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即時攞料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知多啲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