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騙局】覺得自己較別人醒目就不會上當? 解拆三大謬誤 成功避免詐騙
相信各位精明的消費者,當見到「中獎」、「免費贈品」、「獨家優惠」等等關鍵詞的時候,也會第一時間點擊查閱。不過,你們又有沒有發現,最近多了許多數碼騙局,例如透過電話、短訊和電子郵件,提醒你「帳戶的積分即將到期,要儘快兌換獎賞」。詐騙數量飈升,連警方也要發放防詐騙提醒。即使大家對自己識別詐騙的能力充滿信心,但Visa最新研究報告發現,全球仍有73%受訪者容易忽略數碼通訊中的可疑信號。
數碼騙局之所以有「發展空間」,主要因為消費者對詐騙手法的認知與實際行動之間出現落差,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情況︰
1. 認為他人較自己更容易受騙
部分消費者會認為自己對詐騙訊息有足夠的警覺,所以更傾向擔心朋友或家人不慎遇到潛在詐騙情況,包括收到要求驗證帳戶的電子郵件或短訊、銀行帳戶透支查問及網上購物網站有關贏得禮品卡或產品的通知。當中,「獨家優惠」是最容易被詐騙得逞的標題,而「點擊此處」和「限時優惠」也是「大熱之選」。
2. 誤判資訊真實性
大部分消費者只會一些能夠輕易偽造的細節,例如公司名稱與標誌等等,來辨別資訊真偽。事實上,消費者應該花多一點心思,例如檢查帳戶號碼、與公司的連繫等等難以偽裝的細節來識辨詐騙,保護自己免受詐騙傷害 。
3. 忽略明顯資訊細節
建議消費者可以確認資訊是否來自可靠的電子郵件地址,或是檢查電子郵件是否有錯字,從而減低陷入騙局的風險。留得留意的是,有投資加密貨幣用戶較一般消費者更謹慎,他們會檢查帳戶資訊,以確認訊息的真實性。
5個簡單有效方式 小心避免墜入陷阱
不法份子的詐騙手法層出不窮,我們難以完全避免遇到,但可以簡單快速地識別詐騙,避免自己墜入陷阱。例如在點擊任何連結前,可多花幾秒鐘識別詐騙份子的語言陷阱。
當中包括:
1. 保護個人資訊
2. 勿點擊不明連結
3. 開啟透過短訊或電子郵件傳送的即時交易通知
4. 查證資訊真偽時只撥打公司網站或信用卡和簽帳卡背面提供的電話號碼
5. 切勿隨意撥打電子郵件或短訊中提供的不明號碼
【數碼詐騙】香港可疑詐騙跌26% 兩個行業詐騙錄升幅 呢項活動最易成騙徒目標
【ET財智Talk】樓市有望回升1成?資深投資者林一鳴分析本地住宅及寫字樓最新走勢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欄名 : 理財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