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港人預期癌症開支達35個月人工 8成内地居民有意願買新險

保險 17:02 2023/02/27

分享:

分享:

宏利香港就大灣區居民健康保障需求進行調查,深入了解粵港澳大灣區居民的健康目標及關注、財務狀況、面對嚴重疾病的取態及他們如何管理健康,探討三地居民在健康管理習慣的異同,結果顯示區内消費者對危疾醫療開支擔憂不斷上升,與負擔能力之間的差距愈來愈大。

癌症是最關心的危疾  各區預算差異大
調查顯示,癌症是大灣區居民最關注的疾病,但大灣區不同地方對於治療危疾的預計開支差異較大。以癌症治療為例,内地大灣區城市的平均預計開支約為人民幣69.8萬元,相當於受訪者51個月的人均月入。香港方面,受訪者預期癌症治療開支高達受訪者35個月的人均月入,約為107萬港元。澳門方面,受訪者預期癌症治療開支只需約46.8萬澳門元,相當於他們15個月的人均月入。

僅12%港人有信心支付醫療費用
其中,香港受訪者對治療嚴重疾病所需醫療費用最為擔憂,只有八分之一(12%)的受訪者表示有信心支付相關費用,而澳門(47%)及内地大灣區城市(45%)則有近半表示有信心。

香港受訪者當中對個人財務狀況有信心的主要原因包括:擁有足夠積蓄及穩定工作(兩者均為50%),擁有個人保險(43%)以及有合適的財務預算(42%)。

内地和澳門危疾醫療開支傾向求助家人
調查顯示,受訪者普遍以來應急儲蓄、家庭財政支援及危疾保障支付應對危疾所需費用,有趣的是,內地大灣區城市和澳門受訪者均傾向求助家人,當中44%的內地大灣區受訪者及70%的澳門受訪者期望可從配偶或家庭成員獲得財務支援,而香港這方面的比率僅為28%。

對健康保障需求日趨殷切
不少受訪者表示,在負擔得起情況下,他們有興趣購買新的或額外的醫療保險,當中内地大灣區城市的受訪者(85%)最感興趣,其次是澳門(80%)和香港(65%)。監於以上數據,為何香港醫療保障較普及,而未來對健康保障需求反而較低?宏利香港及澳門首席產品總監李旭明解釋道,由於香港醫療系統較成熟,醫療保障的普及度也較高,很多人手上已經有足夠的保險產品和完善的計劃,因此未來增加新的或額外醫療保險的比例相對較少,但總體而言,大灣區各城市對健康保障的需求仍然殷切。

該調查在2022年12月中旬至下旬進行,主要采取網上問卷的形式,對擁有或有意在未來12個月内購買人壽/康健保險的18-60歲人士進行調查,本次一共有3550人接受了調查,其中香港受訪者1000人,澳門受訪者300人,内地大灣區9個城市2250人。

=====

【開市追揸沽】恒指季檢+期結大市點行? BDI狂飆航運有運行?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保險快訊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