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盈利仍有下跌風險 業績期後持續彈性部署
踏入今年初,本來最大的市場風險應該是企業盈利。回歸基本步,投資股票的主要原因是對企業運作有良好的預期,故此買入股票期望分享企業成果,即是企業運作產生的盈利,反映於股價之上。當然股價並不完全只反映盈利,因為市場氣氛及流動性等因素都會改變供求而影響股價。從歷史表現上觀察,很多時盈利並非股價升跌的唯一因素。然而今年環境不同,歐美央行為了控制通脹,所以收緊貨幣政策控制經濟增長,從而降低需求,務求使通脹下降至目標水平。這代表市場流動性持續收緊,衰退風險上升之下的市場氣氛也不支持股價,所以最終回歸基本,即是企業能否運作產生合理盈利,從而支持股價。
目前盈利已反映於市場預期中
截止目前,美國標普500指數有410間企業已經公佈了第四季業績,整體盈利下降了2.25%,除了能源及工業板塊分別帶來了64%及38%明顯的增長,其他板塊大部份都錄得負增長,反映美聯儲收緊政策下的經濟剪影。然而市場表現在業續公佈過程中尚算穩定,這主要來自兩個原因,一是業績已反映於市場預期中,所以仍有接近70%企業公佈的盈利是優於市場的預期;二是自去年底起環球通脹有所回軟,美聯儲放慢了加息步伐,歐洲經濟可能避免衰退,加上中國解封對環球經濟帶來的正面支持等等,在「較良好」的增長面下紓緩了盈利影響,並反映盈利非絕對性因素。
倘經濟衰退 盈利進一步下調
觀察歷史上過去四次盈利下調週期,盈利下調的平均日數超過360日,目前的盈利調整期只及三分之二。另外,過去四次盈利調整週期中有三次出現衰退,沒有一次盈利完成下調比衰退發生為早。這代表未來最重要是經濟會否出現衰退,但目前仍然難以斷言衰退風險已經消失,代表盈利仍然有進一步下調風險。
盈利下調並不利好股價,未來股價就要視乎流動性與市場氣氛,只是目前美聯儲可能延長加息週期,所以業績期過後市場焦點再度回歸貨幣政策。預期美股仍將處於波幅市之內,未能突破重回牛市。經歷了數月的反彈市後,投資者可透過投資時鐘理論配合戰術性資產配置策略,適時調配組合,在增加防守性的同時亦能捕捉增長動力資產。
【關於作者】高耀豪為中銀香港個人數字金融產品部財富策略及分析處資深財富策略師,擁有豐富投資及財務策劃知識和經驗,以環球宏觀因素結合技術分析追蹤市場變化,掌握股票、債券、外匯、商品等市場走勢,協助投資者捕捉機遇。
【開市追揸沽】滙控恒生業績前瞻 加息預期升溫續利淡港股?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撰文 : 高耀豪 中國銀行(香港個人數字金融產品部資深財富策略師
欄名 : 中銀財富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