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夫婦月入12萬 想供子女留學英國 每年支出30萬感困難 如何增加現金流?

博客 16:30 2023/02/15

分享:

分享:

我的其一個客戶陳先生年屆40歲,已婚並育有1個10歲的小朋友。陳先生在金融機構任職IT高管人員,月入7萬港元,兩夫婦月入約12萬港元。近日不少機構展開裁員潮,雖然IT人才稀缺,但公司氣氛緊張,難免令他感到憂慮。

另一方面,陳先生身邊的不少朋友都計劃或已經安排送下一代出國留學,在朋輩影響下,他都希望兒子能在海外接受教育。為陳先生計算過後,如選擇到英國留學,一年學費連生活費約要30萬港元,三年開支則要90萬港元。他現時的積蓄僅可負擔小朋友前往當地完成中學課程,未能支付大學學費,亦未有留給下一代備用金。基於以上情況,我向陳先生推介低風險、低成本但又要求穩定回報的項目︰保費融資保單。

其實近年保費融資保單在市場上大受歡迎,主因是股票表現欠理想,高資產人士欲尋求高回報投資項目,因此不少客戶紛紛向我查詢相關事宜。不少客戶其實不太理解保費融資的操作,其實原理是購入保單同時向銀行抵押該保單,投保人只需支付小部份金額就可以買入整份保單,從而產生槓桿效應,原理與買樓並向銀行貸款相似。

以陳先生個案為例,建議他買入某保險公司的儲蓄型保單,保費為160萬港元,再透過保費融資向銀行貸款130萬港元,換言之,陳先生只需要支付30萬港元就可買入整份保單,情況就像買樓一樣支付「首期」及敍造按揭。

兩者最大分別是保費融資每月只需要還息,不用償還本金,以過去10年平均數值計算,即年利率為4.12%,每月平均還款額僅為5242港元。10年後的退保預期可取回大約260萬港元。扣除貸款額、本金及利息,純利約27.5萬港元。

自去年,美聯儲局展開加息周期,網上有不少聲音指出買入保費融資保單的投保人在加息周期下,其資產全數虧損。但其實參照以往加息周期,一般只維持1至2年,最長亦僅達3年,通常息率會在見頂後急速回落。

保費融資概念在市場出現超過10年,早年大多數是私人銀行(Private Bank)做保費融資,入場門檻偏高,最少需約800萬元。時至今日,許多零售銀行(Retail Bank)也開始開展保費融資業務,入場門檻隨即下降大約30萬元至40萬元不等,因此投保客戶亦與日俱增。

保費融資只是其中一種低風險投資方法,還有就是可透過物業活化,讓客戶有機會提早贖回物業,詳情可以詢問理財顧問,或繼續留意本欄不定期分享的資訊內容。

    點擊圖片放大

保費融資優點 
1)融資成本低 
融資的主要費用是保費及將來貸款利息,沒有太多額外費用 

2)保單融資成功率高 
低風險但回報穩定,保費融資不但可以較低成本槓杆出大額保障 作財富傳承,更可有額外利息收入去鞏固退休儲備,屬於優越的避險工具 

3)辦理程序簡單 
不需要花時間和經費去做評估報告 

4)用槓桿放大回報 
保費融資的做法類似樓按,以銀行同業拆息加上息率,並以最優惠利率至最優惠利率加 1 厘作封頂** 
**不同銀行有不同利率,一切以銀行公佈為準 

5)還息不還本,手頭更寬鬆 
做保費融資後,每月只需償還利息而不需要還本。因此很適合自主創業或其他原因,想購買高額保險同時留有更多流動現金來維持優越生活的人士 

6) 稅務優勢 
融資貸款之利息可能具有稅務優勢,詳情可以咨詢你的稅務顧問。

 

【關於作者】龍麗森(Carol Lung)從事保險行業超逾10年,曾於兩大龍頭保險公司仼職,已獲得百萬圓桌(MDRT)殊榮,並擁有自己的保險團隊。她可以為客人制定全方位資產管理,包括保險、投資、移民等服務。
 

=====

【ET財智Talk】美國加息及通脹預期左右美元走勢 花旗陳正犖分析日圓、澳元、人民幣走勢及買賣策略

邊間銀行存息最高,有咩條款限制?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即時攞料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龍麗森 富昌財富管理副總裁

欄名 : 財富自由號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