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貨幣政策抑制價格壓力 新興市場在2023年估值較有利
過去一年,新興市場估值已由2021年的高位大幅下跌,相對於歷史水平和發達市場更具吸引力。即使全球增長放緩,但由於通脹下降、美元見頂、持續的關鍵政治事件以及新興市場內部的結構性轉變,其股票估值有望在2023年改善。
而中國重新開放或帶來曙光。中國國家統計局本月報告稱,去年中國經濟僅增長3%,撇除受新冠疫情影響的2020年,是幾十年來最低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數據。然而,自中國重新開放,預計農曆新年假期(1月7日至2月15日期間)全國約有 21 億人次旅客出遊。
供應鍊恢復
穩定油價及改善全球糧食供應和恢復供應鏈應有助於降低 2023 年的通脹。整體增長放緩、需求疲軟和勞動力市場正常化也應該有所幫助。
而經過多年的中美緊張局勢和新冠疫情供應鏈中斷之後,企業已經認識到供應鏈搬遷或複製的必要性,尤其是工業和非必需品行業。在這一趨勢下的新興市場受益者包括印度和東盟國家。
另外,由於新興市場央行在新冠疫情期間率先採取傳統貨幣政策,通脹率比往績只有小幅上升,而許多主要的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實際利率仍為正,因而新興市場似乎會比發達市場更早進入寬鬆周期。
估值吸引 獲重新評級
去年新興市場的估值存在分歧和差異。台灣和韓國去年因其出口導向型產業而面臨阻力。目前相對當地利率、歷來水平和發達市場,韓國市場的估值更具吸引力。在1月上旬可見這些市場已經重新評級,而台灣和韓國應該從半導體和硬件技術行業的復蘇中受益。
新興市場國家積極的貨幣政策
首先,新興市場的疫情防疫措施遠少於發達國家,保護了其主權資產負債表。其次,在過去的十年裡,新興市場國家變得更加穩定,對發達經濟體貿易的依賴性更低。再加上新興市場國家積極的貨幣政策,這些有利的財政貿易動態緩解了美元走強的影響,特別是與國際發達市場相比,新興市場國家受到的影響更少。中國和印度貨幣的貶值幅度明顯低於歐元、日元和其他主要發達市場貨幣。
政治仍是關注重點
政治仍然是我們今年關注的重點。中國監管機構發布了未來幾個月有關放鬆房地產行業融資的全面指導建議報告,這應有助與穩定和確保房地產銷售。我們預計在3月份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會有進一步的宣布。
另外,印度的社會和經濟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中國在共同富裕下的增長模式亦成為該區的特殊驅動力。而積極主動的投資可用來識別在新興市場中具吸引力的機遇,我們預計具有高質量增長前景的企業將在2023年繼續表現良好。
【開市追揸沽】領展世紀供股供唔供?恒指兩萬關能守住?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撰文 : Elle Wu 尚渤投資管理投資組合經理
Josh Rubin 尚渤投資管理董事總經理兼投資組合經理
欄名 : 市場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