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混合學習新模式 寓科技於教育 不只為學生 亦應兼顧教師所需
過去數年,科技為教師帶來嶄新的工作體驗,隨之亦令工作壓力不斷提升。根據教聯會及教工會於 2022 年 12 月發布的調查,發現 85% 教師感到壓力略大或過大。
數碼功能強大
教師需處理更多細節
其中一個重大改變是疫情令以往的教學模式改為混合教學,教師被迫調整一貫的教學方式。當數碼方案的功能日漸強大,教師隨即要處理更多細節,包括如何重新配置虛擬課室、調整線下實體課程,甚至要關注學生於網上學習期間的身心健康等。
近年混合教學模式逐漸普及,我們大多只關注學生層面,往往忽略教師的需求。隨著結合視頻、音訊和語言文本的多元教學模式普及化,教學科技的演變和影響亦會持續受到關注。
混合教學普及 應關注教師需求
當談及網上學習時,我們深知只將教學課程原封不動地上傳至網上的成效往往未如理想。 根據 Intelligence Business Research Services (IBRS) 的研究,學習教材應能被重新編彙成精簡的素材,以便在課堂中靈活分享及使用。教師亦可透過數碼方案輕鬆在網上分享文件供同濟審閱,或使用數碼白板與學生實時互動教學,有效減省繁瑣的過程。
數碼方案雖能幫助教師有效地管理學生與家長的學習期望,但當此模式逐漸日常化,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將變得更加複雜。試舉例,學生會將其使用網絡的習慣應用至與教師的網上溝通,例如與朋友的網上溝通模式,誤以為教師亦能於深夜即時回覆訊息。
整合式平台 助教師節省成本
IBRS 研究亦指出,各地的教學機構往往難以於教師的工作時間和學生的學習期望中取得平衡。然而,多元數碼方案可提供異時教學(Time-shifted)功能,協助教師設定工作時數,以確保教師能擁有充足的私人時間。例如,教師可以利用電子郵件與入門網站 (e-portal) 進行非同步溝通,同時利用班級網上課程完進行同步教學。畢竟,解決教師工時長及工作量多等根本問題往往是教學機構數碼轉型的最終目標。
數碼化是幫助學校重新審視傳統教學工作模式的第一步,然而真正推動工作成效的要素是能將工作流程簡化並整合到一個整合式平台。試想像教師在自己的辦公室或家中,即可更新學生出席紀錄、協作制訂課程、評估分數、甚至與家長進行網上會面,這將會節省更多時間成本。
發展專業技能
教師的專業技能培訓往往是另一項經常被忽視的範疇。教學機構除了要為教師提供所需的數碼方案,亦要協助他們學習使用這些工具。尤其是現今混合教學模式盛行,教師必須充份掌握使用數碼工具。正如學生通過在家學習的方式學習新知識,教師亦可以透過科技學習專業技能。上文提及的 IBRS 報告亦顯示,雖則很多亞太區教師在疫情期間是首次體驗遙距專業技能學習,但他們都享受這種可以按照自已生活排程和節奏而編制靈活和方便的學習過程。
現時於課堂上必需的科技亦可納入教師專業技能培訓的一部份,例如用於在家學習的數碼平台內置分析工具,可以輕易計算已登入課堂的學生數目,以及在特定投影片上花費的時間。這項工具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在哪方面感到困難,從而調節自身的教學方式。專業技能並不一定要透過講座或研討會學習,反而將這些「課後培訓」融入日常教學過程中,更能透過實踐的方式以提高效率和節省時間。
改變思維 發掘混合學習真正價值
在混合學習環境下,教師往往只將數碼方案視為向學生傳達知識和資訊的工具。事實上,教師需要改變其思維模式,同時考慮自身如何應用這些工具培訓專業技能,從而發掘混合學習模式的真正價值。
【關於作者】Ricky Kapur擁有超過25年的經驗。作為Zoom擔任亞太區負責人,他負責制定和領導Zoom亞太區關鍵市場的市場推廣策略,負責市場包含澳洲、紐西蘭、東協各國、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印度、韓國及台灣。
【開市追揸沽】領展世紀供股供唔供?恒指兩萬關能守住?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撰文 : Ricky Kapur Zoom 亞太區負責人
欄名 : 放眼互聯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