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女養老就可以躺平? 愈早退休愈好?退休人士最後悔的6大想法
談及退休,相信大家都會聯想到環游世界、有充足時間培養自己的愛好、兒孫滿堂享受家庭幸福等,但現實非常殘酷,辛苦大半生,可能換來的是退休後每天與病魔鬥爭,用盡所有的積蓄。因此,正確的退休觀念和退休規劃非常重要,以下將列舉已退休人士最後悔的6大想法,糾正這些思想,更好規劃退休生活。
錯誤想法1:認為以後小孩會奉養自己 無需擔心太多
雖然中國傳統孝道思想很重要,子女應當回報父母,但也要著眼現實,隨著物價不斷上漲,年輕人壓力愈來愈大,如果父母過度依賴小孩,將會造成子女沉重財務負擔,甚至引發家庭矛盾。
正確做法:不應該將來自子女的收入當成全部,最好視這部分為額外收入,自己盡早做好退休財務規劃,讓退休生活更有保障。
錯誤想法2:認為政府退休金已經足夠,不需要自己儲錢
政府退休金固然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幫助,但也不能完全依賴政府。政府退休金有限,可能只夠保證正常生活,當退休後收入來源縮減後,加上隨著年齡增長,難免會有病痛,醫療費用也是一筆大支出。因此,單靠政府退休金不一定能支撐整個退休生活。
正確做法:不要過度依賴政府退休金,自己也要有退休規劃和儲蓄,政府退休金不是絕對的保障。
錯誤想法3:覺得愈早退休愈好
相信早退休時每個打工人的夢想,但早退休一定意味著美好生活的開始嗎?其實可能不一定。以生命周期來看,退休前工作期可視為財富累積期,退休後是清償期。如果提早退休,意味著將財富累積期縮短,清償期變長,也就是賺錢的時間變少了,花錢的時間增加了,這將需要更多的退休積蓄,增加退休後的財務壓力。所以,愈早退休不一定生活就更好,財務危機也不容忽視。
正確做法:做好退休規劃,保證有足夠資金支撐整個退休生活,再考慮提早退休更適宜。
錯誤想法4:覺得退休很遠,中年後才開始計劃
很多人都覺得年輕時候計劃退休過早,僅著眼於眼前的利益就好,等到中年才開始意識到做退休準備和購買醫療保障。就醫療方面而言,其實已經為時已晚,到中年之後購買醫療保障的成本將會更高,並且無法享受複利帶來的效果,甚至可能因為身體狀況不如年輕時健康,而有可能被保險公司拒保。
正確做法:盡早了解要為退休做的準備,做好退休規劃,逐步靠近自己的理想退休生活。
錯誤想法5:為了降低風險,認為定存已經足夠
定期存款相比其他投資產品固然較穩定,但換來的代價是利率較低。雖然近月香港銀行定存利率高達4至5厘,但長遠而言平均最多2厘,難以抵禦通貨膨脹的影響,如果將大部分退休金單一地放至定存戶口中,有可能導致存的錢不足以支付未來高昂的生活成本。
正確做法:投資組合應該多樣化,根據自己的人生階段和承受能力做適當的資產配置,透過投資於股票、基金、債券等來豐富投資組合,以早期增值、晚期保值進行投資理財。
錯誤想法6:退休只做一次規劃就好
上文一直提及要做好退休規劃,但退休規劃並不是做一次就好,因為人生每個階段都會發生不同的變化,退休規劃也要適時跟隨階段變化而調整。例如,20歲就開始做退休規劃,但到50歲時,可能收入已經翻幾倍,相應可用於儲蓄的資金也會增加,所以在50歲時已不適合再用20歲時做的退休規劃。
正確做法:要根據人生不同階段適時調整自己的退休規劃,讓退休生活更具保障。
=====
【開市追揸沽】領展世紀供股供唔供? 恒指兩萬關能守住?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欄名 : 理財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