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是反人性博弈? 剋服7大人性弱點 檢視自己行為

個人增值 10:28 2023/03/30

分享:

分享:

投資的背後是人,而人的背後是人性,所以投資實際上是一場人性的較量。面對瞬息萬變的資本市場,許多傑出的學者也難免在市場中遭遇失敗。人性中天然存在著一些對投資有害無益的偏向,要成功達致投資獲利,只能剋服這些人性的弱點。

為何投資反人性?
以股票投資為例,當股票下跌時,大家會偏向繼續持有等待回升,因為馬上放棄就會造成前期投入成本的損失,而賺錢的股票就會在獲得一定收益後馬上賣出,以此來鎖住賺來的利潤。其實正確的操作策略,應該是及時賣出下跌的股票,及時止損;對於正在上漲的股票可以繼續持有,尤其是剛開始盈利,股價還沒有大漲的股票。但由於損失厭惡的人性弱點,做出不同的投資決策,最後蒙受損失。

人性的弱點
1.損失厭惡:總是喜歡確定收益,討厭確定的損失
正如以上的例子,當所購買股票上漲時,大家都會偏向於選擇獲利退出,落袋為安;當所購買股票下跌時,大家偏向於選擇等待回升,因為此時賣出,意味著將浮動虧損轉為實際虧損,這是一般人不能接受的現實。為了避免確定的損失,大家甚至變得願意承擔風險。這也能解釋為何多數散戶手上總是有非常多不好的股票。

2.從眾效應:人云亦云,以為很多人覺得好的就是好
散戶投資者最普遍也是最難剋服的心理偏向就是從眾心理,在沒有充分了解某項投資時,因身邊眾多朋友推薦或網絡上某個專家的發言就衝動購入,覺得自己不買就不是好的投資者一樣。事實上,愈熱門的投資反而風險愈大。

3.禀賦效應:賦予自己所擁有資產更高的估值 
選擇某一項投資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賦予很多個人的情感,包括自己曾經在這間企業工作過,這個產品很多人覺得好,或是某一位著名人士的推薦等等。當將這些個人的情感與投資連接在一起時,就會自動賦予該項投資更高的估值,從而不願意及時止損,承擔損失。

4.定錨效應: 估值時容易被初始數值影響
同樣以購買股票為例,假如用500元買入某隻股票,當某個時間跌至450元時,沒有賣出,當繼續下跌至400元時,仍然不會選擇賣出,因為覺得當時450元都沒有賣出,現在更不會賣出,否則蒙受更多損失。此時第一次下跌到的數字450元已經成為一個錨點,每次下跌都會和這個錨點作比較。

5.代表性偏差:習慣於簡單根據過去經驗看待新信息
過去的事跡存在一定的參考性,但資本市場瞬息萬變,經過一段時間後,與之前相比,可能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在做每一個投資決策或研究新信息時,不要過於依賴過去的事情,簡單套用過去模板而得出的結論是有待檢驗的。

6.事後聰明式偏差:習慣於充當事後諸葛亮
相信這是很多人的通病,例如,很多投資專家嘗試分析兩隻股票A和B的未來走勢,當A的發展與預測相符時,他們可能會覺得很自豪,並說自己當時的分析非常到位,而另外B可能與原先分析截然相反,但無被他提起。這就是事後聰明式,人們都偏向於高估自己當時的選擇。

7.懶:惰性是很多人虧損的重要原因
人天生存在惰性,懶得去學習基礎知識,懶得去關注新聞,懶得思考收益與風險等。但資本市場原本就是隨時都在變化,各類投資產品都會受到每天各種事件和消息的影響,只有多學習、觀察和思考,才能更有機會在投資中獲利。就像股神巴菲特,他每天會花80%時間閲讀各種財務報表、報告和新聞。

你不知道的 有關「股神」巴菲特 25 件事(一)

你不知道的 有關「股神」巴菲特 25 件事(二)

如何剋服投資上人性的弱點?

1.經常有意識提醒和檢視自己,看是否陷入某個心理偏差
2.投資前充分了解產品,保持學習和思考,跟上市場變化
3.虛心請教,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可向專業的投資顧問獲取意見

避開6大類股票 在投資路上穩健增值

投資是零和遊戲?5個投資股票的謬誤 阻礙你累積財富

分散投資唔一定好?幾多隻股票先最合適? 投資大師遂一拆解

責任編輯:梁政琪

【ET財智Talk】本港樓價止跌回升現小陽春? 高力翟聰分析本地及環球房地產投資新形勢

=====

想盡早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取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理財加油站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