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73%港人報復式旅遊消費 外遊預算花費2.3萬元

個人增值 17:59 2023/02/08

分享:

分享:

要達致理想退休生活,須在退休儲蓄、醫療保障、身心健康及退休投資上做好準備,而過去幾年的疫情或多或少影響著市民對退休的規劃。隨著社會逐步復常,友邦香港針對在職港人迎接社會復常對退休準備的新態度展開調查,揭示他們對以上四大方面的最新看法。

是次調查於2022年10月31日至11月11日期間進行,透過網上問卷及面對面形式,訪問共1,023名年齡介乎18-65歲及最少擁有一個強積金賬戶的在職港人,以探討在職港人對理想退休生活的目標、看法及實現目標的可能性,整個調查由獨立市場顧問公司Cimigo進行。

退休儲蓄:受報復式消費旅遊影響
1.疫情期間儲蓄增加
近半受訪者(47%)在過去三年,因減少外遊或購物令個人儲蓄有所增加,當中四成人增加逾4萬港元。

2.社會恢復後報復式消費旅遊
而經歷過去三年的疫情,市民已蓄勢待發,增加消費或旅遊:逾七成(73%)受訪者表示會在社交復常後,增加娛樂消費;近六成(58%)計劃通關後動用儲蓄作報復式旅遊;近半(46%)有計劃在未來3至6個月內外遊,預算花費22,918港元(中位數),包括機票、酒店住宿、購物等。

建議:平衡消費及儲蓄 

  • 在安排疫後旅遊消費的同時,建議平衡消費及儲蓄,建立持之以恒的儲蓄習慣
  • 明白復息效應,行有餘力時考慮根據需要加碼儲蓄/投資,例如善用合資格延期年金及强積金可扣稅自願性供款(TVC)收窄退休儲備缺口,兼享扣稅的好處

醫療保障:認同重要卻欠行動
調查亦了解曾感染COVID-19受訪者對醫療保障的看法,八成同意「生命脆弱,應該加強醫療保障」;惟僅17%有因為曾染疫而增購醫療保險,可見僅少數人有採取實際行動為自己加添醫療保障。

而曾染疫受訪者無增購醫療保險的三大主因包括:42%打算日後只使用公營醫療服務、38%表示資金不足、19%則指僱主提供的團體保險保障充足。

而整體受訪者當中,逾五分一(22%)沒有任何醫療保險,13%僅擁有僱主提供的團體醫療保險。換言之,有35%受訪者或會於退休後沒有任何醫療保障,隨著年事漸長,醫療開支亦會相應增加,退休儲備未必足夠應付實際需要。

建議:及早做好醫療保障 
僱員方面:不要因為僱主有提供醫療福利,而忽視個人醫療保險需要。僱員團體醫療保險會隨僱員離職及退休失效,退休後才投保,保費較貴之餘,投保或會受限於身體狀況,而出現醫療保障缺口,甚或「真空」 。

僱主方面:僱主亦應定期審視其團體醫療保險能否滿足員工的不同需要。現時市面上有個別團體保險供應商,提供套裝、自訂計劃,滿足不同公司的保費預算,而計劃亦涵蓋團體醫療、人壽、危疾、意外、牙科、以至企業旅遊保障,讓僱員可享有更全面的保障 。

身心健康:工作生活欠平衡影響健康
隨著社會復常,部分公司亦漸從在家工作回復至返回辦公室工作,但調查反映近六成(58%)受訪者支持混合工作模式(意指員工可靈活安排在辦公室及在家工作的日子及時間),受訪者期望每週平均能有2.8天在家工作。

雖然如此,當中亦有隱憂,76%受訪者同意在家工作會令工作與個人生活的界線變得模糊、70%認為會令工作時間變得更長、64%認為會減少社交,繼而令孤獨感增加。

建議:建立正面健康生活
僱員管理好自身健康,僱主應建構共融的工作環境及支援網絡,亦可揀選能提供全方位僱員福利方案的供應商,助僱員踏上健康之路。

退休投資:對ESG投資興趣增惟認知尚淺
COVID-19令港人更明白環境及社會與個人互相影響,78%受訪者希望退休投資組合擁有可持續投資產品成分。但調查顯示市民對ESG投資認知尚淺,80%認為自己不懂如何選擇市場上的ESG強積金產品、60%認為ESG投資只限於環保或減碳。

建議:加深認識ESG的投資概念

  • 強積金成員涉足ESG投資前,要先了解相關產品的詳情及風險程度,在比較基金時要小心留意,不應人云亦云。投資後亦要定期檢視,了解是否符合個人投資目標 
  • ESG理念可以從強積金管理上體現,例如可以考慮投資於有ESG概念的強積金基金,透過電子渠道管理MPF,減少紙本消耗對環境的影響等

友邦香港及澳門首席企業業務總監劉家怡表示,市民大眾在疫情過後增加旅遊及消費是可以理解,但大家亦要平衡消費和儲蓄、建立理財習慣。另外,在醫療保障上勿完全依賴團體保險,建議透過參加強積金可扣稅自願性供款及根據需要購買自願醫保等,建立更充裕的退休及醫療保障網。

【ET財智Talk】本港樓價止跌回升現小陽春? 高力翟聰分析本地及環球房地產投資新形勢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生活理財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