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水資源危機惡化 帶來金融風險 企業有責提高用水效益

博客 12:19 2023/02/08

分享:

分享:

活在香港的我們,每天打開水龍頭便有源源不絕的食水供應,但大家有沒有想過,「自來水」並不是真的自來,更絕非無窮無盡?

其實地球上大部分水都不適合人類飲用,而且不少被鎖在冰川之中,只有1%的水資源屬於淡水。更重要的是,各國水源分布並不平均,造成很多國家的人民都缺乏安全的水源供應和衛生設施。

水資源帶來金融風險
水是萬物生命之源,但隨著全球暖化及人口增加,旱災、水災及熱浪等事故頻生,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在過去一個世紀,全球用水量的增速,是人口增速的兩倍多。隨著用水量不斷增長、污染情況持續惡化,部分地區的水資源已達到臨界點,最後或將反噬人類自身。在今天,有多達21億人無法獲得安全食水,每年更有超過300萬人死於與水有關的疾病。除了與健康息息相關,若人們無法獲得可負擔的食水,也會影響到糧食安全、社會福祉、教育乃至脫貧的機會。因此我們有必要採取行動,及早應付危機。

全球水資源危機惡化,也帶來了重大的金融風險。最近有一項研究便表明,及至2050年,與水有關的自然災害或會為全球GDP帶來5.6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投資者、企業及政府已意識到水資源會對企業產生重大的財務影響,最明顯的例子包括了需要大量灌溉的農業,但其實許多工業活動也極為耗水,半導體行業正是一例。例如在2021年,一家台灣工廠便因為天氣乾旱而被迫減產,並要以水罐車供水。又例如,在能源行業中,大家都明白水力發電要依靠水來運作,但原來核電廠和發電廠都需要大量水源來發揮冷卻作用。去年夏天法國天氣乾旱,便影響了當地的水壩和發電廠運作。

提高用水效益有利企業發展
雖然外界目前對於採用甚麼指標來管理水資源風險,仍未達成一致共識,但由於水資源已成為關注所在,監管機構也開始行動,推出更多涉及生物多樣性和廢水管理的指引及篩選工具。同時,投資者對於企業就水資源的管理也日益嚴格,特別是針對一些處於乾旱或洪水高風險地區的企業。我們預計,與水資源有關的風險和機會,將會進一步成為企業的營運考慮之一,例如企業會在其財務和可持續發展報告作出更多的披露。

對於投資者而言,這些進展也帶來了長期的機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便估計,若全球140個中低收入國家為國民提供安全食水和相關的衛生基建設施,當中涉及的投資金額將達1,140億美元。

能夠在生產過程中減少用水、降低污染及提高用水效益的企業,將會受到重視;相反,那些未能提升效率或披露不足的公司,則有可能受到監管及投資者的懲罰。

 

【關於作者】何忠熙為安聯投資(Allianz Global Investors)可持續發展專員,專責推動亞太區內可持續投資產品的發展和策略, 並負責可持續發展相關的顧問和倡導工作。安聯投資作為一家領先的主動型投資管理公司,管理一系列可持續投資基金,提供多元化的可持續投資策略。

 

 

=====

把握ESG機遇,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何忠熙 安聯投資可持續發展專員

欄名 : 安聯投資ESG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