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規劃】不同年齡計劃退休四大重點 退休理財如何規劃? 為未來心態也要做準備

博客 12:22 2023/01/26

分享:

分享:

今次「你財策劃師」的主角正是為退休生活打算,希望過一個豐盛人生的各位。理想中的退休日子非常寫意優閒,但對部分人來說,可能是由繁忙穩定收入的工作生活,轉為每月只有支出的緊張日子,意味著難以預料的前景。無論即將退休或還沒退休,都應未雨綢繆,為未來做好打算。年度個案重點總結,為大家帶來退休經驗貼士。

總結2022年「你財策劃師」專欄,有兩個是由我的學生提供的個案,讓他們嘗試將實戰經驗用文字表達出來。其餘的23個個案,都是由我親自負責,當中讀者的背景都很不同,年齡由30歲至74歲,平均51歲。另外收入方面相對較高,由已退休人士到月入20萬元以上的銀行管理層,平均月入8.3萬元,他們的平均資產亦達到2,064萬元。

每次的個案都不同,而今年最多的查詢都是環繞四大主題,分別是:

1)應否繼續持有收租物業;2)如何創造被動收入;3)怎樣製造退休現金流;及4)怎樣進行資產配置。

以上年檢資料只代表今年的個案分佈及分析,我的專欄是為所有讀者服務,不論任何階層今天處於甚麼財政狀況,都希望能夠協助管好財富,而長遠達到富足人生,所以歡迎仍然在學的成人學生到退休人士的查詢,期待和大家商討你的個人理財人生規劃。

退休買金融產品意願

由於退休是大部份人都要面對的重要人生階段及理財規劃,所以今次將和大家分享一個我協助的學術研究,讓大家可以更具體了解要怎樣進行退休規劃。

研究標題是《Retirement Preparation: The Roles of Psycho-Motivation and Future-Self Continuity in Purchase Intention of Financial Products for Retirement》,是有關購買退休金融產品的心理動機和「未來自我連續性」的研究,由於內容很多,所以我只提出重點,有興趣了解讀者可以再看相關研究報告。

研究在2021年進行,獲得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提供資金,由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楊婉蘭副教授擔任項目負責人及首席研究員,而我是聯合研究員。

研究項目對象是18至65歲香港在職人士,希望了解在準備退休時影響他們購買金融產品意願的因素。調查的具體因素包括一、人口特徵;二、心理因素;三、社會因素;四、制度信任因素;五、接觸過年老的未來自己的影響。

主要研究結果概述如下:

a)人口特徵能夠預測準備退休的過程中購買金融產品的意向

40至49歲和60至65歲受訪者對金融產品的一般購買意願顯著高於18至29歲年輕一群。

「收入」一項對各種退休金融產品的購買意願有比較顯著影響,尤其是月入2萬元以下的在職人士對強積金可扣稅自願性供款(TVC)、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QDAP)及安老按揭的購買意願明顯低於月入30,000元或以上的人士。

性別對退休金融產品的購買意願無顯著差異。然而,在研究時發現女性受訪者對TVC、QDAP和政府年金計劃的購買意願高於男性受訪者。此外,受訪者中育有孩子的人士對TVC、QDAP和私人市場的年金或保險產品的購買意願更高。

b)制度信任度影響退休金融產品購買意願

研究發現,對政府和保險公司的信任度會影響在職人士對金融產品的購買意願。如果對政府的信任度高的話預示著更高的TVC、QDAP、政府年金計劃和安老按揭計劃的購買意願,而對保險公司的高信任度預示著高的退休金融產品和私人年金或保險產品的購買意願。

c)心理及社會因素對退休金融產品購買意願的影響

對準備退休的態度和金融知識是兩個預測大多數人士購買退休金融產品意願的因素。對準備退休持積極態度的人對安老按揭外的所有金融產品都有更高的購買意願。同樣,除了TVC和保險公司私人年金或保險產品外,具備財務知識的人更傾向於為退休做準備而購買金融產品。

退休目標清晰度也影響了在職人士為準備退休而購買金融產品的意願。退休目標更明確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對退休理財產品、QDAP、保險公司私人年金或保險產品和安老按揭計劃購買意願更高。

d)接觸年老的未來自我會影響退休財務規劃

使用實驗操作,與對照組的參與者相比,接觸過年老的未來自我的受訪者在假設的金錢分配任務中表現出更高的傾向,即為退休分配更多的錢,並報告了為退休購買金融產品的意願更高。

在實驗環節中觀看自己未來老年的模擬照片,激活了參與者對老年未來自己的關心和聯繫,在實驗隨後兩週後促進了更多在財務、健康、社會和心理領域的退休準備活動。

3大退休理財建議

雖然接觸年老的未來自我對退休財務準備的影響似乎對年長的在職人士更顯著,但在建議購買不同金融產品時,應考慮年輕和年長在職人士不同的發展需要,強調長期資本增值的金融產品對年輕在職人士比較重要,而強調穩定收入的金融產品應針對較年長在職人士更適合。

綜合研究結果,為提升香港在職人士購買各類金融產品以作退休準備的建議如下:

1.促進積極的準備退休態度:對準備退休態度越積極的個人,其購買為退休準備的金融產品的意願越高。未來的理財教育計劃應該培養在職人士對其當前財務準備行為,例如,為退休儲蓄和購買QDAP等,的積極態度和信心,這將對他們未來的退休後生活質素產生積極影響。建議邀請退休人士與即將退休人士或中年人分享他們的準備退休活動,還應強調積極準備退休對身體、財務、心理和社會各方面的好處。

2.提高個人管理財務能力和建立更清晰的退休目標:個人管理財務能力在影響購買金融產品的意願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促進為退休財務準備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提高在職人士的金融知識。可以考慮為公眾舉辦以目標為本的個人理財工作坊,以教授金融相關知識和促進建立明確退休目標。具體來說,這些工作坊應強調具體建議,參加者可以遵循這些建議來管理自己的退休計劃,例如如何管理當前和未來的債務,設定所需的退休儲蓄金額,或估算退休後的每月支出金額,及如何檢討及監察進度以實現財務目標。

3.增加對年老的未來自我的關心和聯繫:在當前的項目中,在接觸到自己變老的模樣的模擬照片的成年人中,觀察到他們對年老的未來自我的關心和聯繫增多,這隨後增加了他們財務、心理、社會和健康領域的退休準備行為。為了提高在職人士為退休做準備的積極性,建議在未來的理財工作坊中利用心智想像活動,鼓勵參加者積極思考他們年老的未來可能遇到的需求和挑戰,並找出有效的方法來照顧他們年老的未來自我。

透過分享這研究結果,我希望讀者能更廣闊地了解自己目前面對退休規劃的挑戰,如想來年有更具體的理財目標及計劃,歡迎向我查詢。

【原文刊於第792期《iMoney》(收費文章)】

【關於作者】
林昶恆(Alvin)在金融服務機構累積了近30年工作經驗,現時是一名獨立專業理財教練(Money Coach),為不同機構提供正向理財教育,講座演說和培訓課程,亦提供個人理財人生諮詢,每年獲邀出席各類活動超過200場。Alvin出版多本個人理財書籍,《四桶金富足退休指南》已發行到第四版。

【退休積滿Fund】MPF可扣稅自願性供款供得過?一招教你享盡扣稅優惠!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林昶恆 香港第一代認可財務策劃師、香港大學輔導學碩士及中文大學金融學碩士

欄名 : 你財策劃師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