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常見投資謬誤 60歲就要保守?大型股的風險較低?

個人增值 08:30 2023/01/13

分享:

分享:

成功投資的關鍵離不開明確的目標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周全的投資規劃是投資獲利的基礎。知名投資顧問團隊Freeman Publications立志幫助投資人找到跑贏市場的股票,增加個人財富,團隊分享3大獲利的祕決,助力投資者制定規劃。

1. 穩定的資金基礎是成功的一半
確保自己有穩定的資金基礎對於投資股市非常重要,因為這能避免很多錯誤。例如,如果將自己生活中要用的資金投資於股市,當生活費用無法支付時,就會想賣出股票,提取現金使用,這就可能錯過投資收益的機會,甚至會損失部分本金。

一般而言,若採取長期投資,最大的原則用來投資在股市的錢必須至少是自己未來10年内不需要動用的資金。為了建立穩定的投資資金基礎,投資顧問團隊建議以下幾種錢不要用來投資股市:

  • 應急基金:應急基金是用來應對一些不可預料的情況,最好不要經常移動,例如自己或伴侶失業,就可能需要動用這筆資金。通常都建議存3個月至6個月的生活所需支出作為應急基金,更理想的情況是再另外預留1個月的生活所需支出以現金方式放在身邊。應該將這筆錢單獨存放在銀行,不應該用於投資股市。
  • 學費:除了生活費之外,用來支付自己或孩子的學費不應該用來投資股市。如果自己的孩子還小,想通過投資來支持將來的學費,那就要給股票大概10年的時間來實現增值。
  • 房屋首期:不要期望股市能實現快速致富,如果自己想在未來2年至3年内買樓,也不要依賴股市增值來實現目標,有可能落得無增值反而虧損的機會。很多短期投資者或投機者因為必須賺錢的情緒,犯下致命的錯誤。

2.風險管理的2大誤區
風險管理的概念經常會被誤解,很多理財顧問會將風險解釋得過於淺顯,甚至是錯誤。其中第一種解釋就是以年紀為衡量標準,常見的原則是用100減去年齡後,用這個數字評估應該投資在股票的資金比例。

例如,如果今年60歲(100-60=40),理財顧問就會建議將40%投資於股票,60%投資者於債券。如果按照這個邏輯,那麽每年都會賣出獲利的股票,並一直將錢轉到新的債券投資中,債券投資的時間就會一直延長,股票投資時間則一直縮短。

如果在60歲發現了獲利的能力,但卻已經將40%的資金投資在股票中,要怎麽做?如果直接放棄這個機會,這一點都不合理。所以,一個人應該利用投資來實現收入還是賺取資本利得,真正的決定因素是他的財務狀況,而不是年紀。就算已經60歲,如果還有固定的收入,無必要一定只能投資於債券或固定收益。

理財顧問解釋風險的第2種方式利用資產類別區分風險。他們一般會告訴你,小型股的風險較高、大型股的風險較低、債券的風險低於股票等等,這樣過於簡化,單靠資產類別,並不能完全區分風險。

例如小型股公司,相對於大型股公司,一般人都會覺得小型股的風險比大型股高,在理論上是成立的,但個別而言,並不絕對。如果你對某個小型股公司瞭如指掌,這樣會比投資於高盛、騰訊等大型股要好,很多大公司的執行長可能根本不完全清楚公司的資金情況。

3.判斷風險承受度的三要素
清楚個人風險承受度是決定投資產品選擇的關鍵,以下三個因素幫助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度:
時間:是否有用更多時間去查看和瞭解所投資的公司?如果想提升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就要花更多時間去瞭解並找出好的公司,還要思考如何正確退場。
專業能力:一開始投資最好選擇自己熟悉的行業,就算在這個行業只是一個消費者,也能提供一定的信息。但瞭解意一間公司或它的產品並不是投資這間公司的唯一理由。
波動接受度: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明白股市的波動性,雖然大家都期待股市飆升,但也會出現持續下跌,自己能承受這種波動性嗎?

【ET財智Talk】美國息口快將見頂? 安柏環球金融雷志海分析重啟經濟下最值博的入市部署!

責任編輯:梁政琪

=====

想盡早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取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理財加油站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