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資產交易缺監管 事故頻發 實施發牌制度有助保障投資者

博客 13:30 2023/01/09

分享:

分享:

政府近月發表有關虛擬資產在港發展的政策宣言,焦點之一是建議實施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發牌制度。

買賣虛擬資產的其中一個主要風險來自虛擬資產交易平台。虛擬資產交易所遭受黑客攻擊、失竊,甚至是破產和倒閉的事件時有發生。近月有若干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申請破產,所有客戶的資金遭到凍結,投資者可能會蒙受重大甚至是全部損失。

其實,許多虛擬資產交易所可能不受監管,並可能有免責聲明,不會就丟失投資者的資產承擔任何責任。若交易所倒閉、停止運作、欺詐、違約、失竊或遭黑客入侵,投資者可能會全數損失存放在內的資產。如果這些交易所與香港無任何連繫,投資者可能會投訴無門,亦難以追討賠償。

發牌制度的投資者保障措施

虛擬資產投資者需要得到適當的保障。擬訂的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發牌制度亦有在投資者保障方面落墨。在發牌制度實施後,虛擬資產交易所需要向證監會申請牌照,才可以在本港營運。為此,它們需要符合相關的發牌資格和條件,當中包括一些保障投資者的規定。

  • 穩妥保管客戶資產,包括把客戶的虛擬資產至少98%儲在「線下銀包」,以防黑客盜竊;購買保險;以信託方式持有客戶的資產,確保客戶資產與交易所資產妥善分隔。
  • 在網絡保安方面,交易所應有效管理和充分監督交易系統及託管基礎設施等的設計、開發、應用和運作。
  • 預防市場操縱及違規活動,例如幌騙(即spoofing),指騙徒大量買入或賣出虛擬資產,促使有關虛擬資產價格上升或下跌,製造需求的假象,引誘其他投資者進行交易。

其他有關保障投資者的規定還有「認識你的客戶」和打擊洗錢及恐佈分子資金籌集等。

建議的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發牌制度預期會於2023年實施。由於有愈來愈多散戶會用虛擬資產作資產配置,對於應否限制持牌虛擬資產交易所只准向專業投資者提供服務,證監會將會就此展開公眾諮詢。

【開市追揸沽】通關落實恒指會否「見光死」?拆解阿里、內房利好消息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 投資者教育及企業傳訊

欄名 : 投資理財手記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